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归大湖(1 / 2)

加入书签

不久,拓跋阳辉就成为了洛阳的风云人物,红极一时。

这么重要的人物郭淮肯定得见一见,于是拓跋阳辉便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恰当的位置。

然而这场会谈好像不是很顺利,因为郭淮将后七天的事情都推了推,只为处理好拓跋阳辉的事情,只为解决好拓跋阳辉的就业问题。

七天很短,眼睛七闭七睁便过去了。

七天很长,拓跋阳辉的族人等的那叫个焦头烂额,着急万分。

就在他们觉得拓跋阳辉被郭淮软禁的时候,拓跋阳辉已经迈着矫健的步伐回来了。

天色已暗,街道已静。

房门传来“嘎吱”一声响,鲜卑族人一齐循目望去,等待着那个七天未归的男人。

他来了,他来了。

他迈着矫健步伐走来了。

鲜卑族人看到四肢健全,神色正常的拓跋阳辉之后,顿时就乐了。

一起嘘寒问暖,说长道短。

但是当拓跋阳辉缓缓亮出一枚印章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在汉朝境内呆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已经能辨别出大多数印章了。

而拓跋阳辉眼下拿的这枚印章,就是标标准准的县令印章。

至于是哪里的县令,还得看令牌下面的字。

不看是不看,一看吓一跳。

印章下

面写的是西伯利亚!

拓跋阳辉竟然成为西伯利亚县令了,这么说的话他们就可以在那里假公济私,安心发展,壮大自己了?

然而就在他们遐想非非的时候,拓跋阳辉的一句话让他们彻底凌乱了。

“从今往后,咱们都是大汉的子民,鲜卑将会成为大汉王朝的一个少数民族,永远效忠于大汉王朝。”

拓跋阳辉刚说完,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时间滴答,在眼角划过。

光阴无声,在眉宇消逝。

半晌,终于有个族人站出来说了一句:“大王,你变了。”

“我没变。”拓跋阳辉脱口而出:“变的是时间。”

鲜卑族人听后,顿时就愣住了。

仔细一想,拓跋阳辉说的的确有道理。

至于该怎么反驳,怎么让拓跋阳辉回心转意,这些族人还没有想出恰当的语句。

就在他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拓跋阳辉发话了:“天行有常,神器更易乃自然之理……”

拓跋阳辉以道家之理,儒家之伦,纵横家之诡辩之术,将这些族人嘴遁的明明白白,心服口服。

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说之后,拓跋阳辉最后以吴忧常用的“听懂掌声”来结尾。

这些族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拓跋阳辉的观点。

因为

在这期间,他们已经深深领会了大汉王朝的经济,军事和文化。

要想推翻大汉王朝重建新的秩序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相互借鉴和融合。

而且人一老,壮心难免就会衰减。

只要制度没问题,秩序没毛病,国家的名号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

于是,他们便跟着拓跋阳辉一起前往了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事后这些族人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拓跋阳辉和郭淮玩了个坦白说的游戏,将鲜卑一族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郭淮。

这也就是他俩为啥能彻谈七天七夜的原因所在。

郭淮不计前嫌,不仅没有向拓跋阳辉问罪,反而亲手提拔了一波。

让他带着族人在贝加尔湖发展生产,发展内政。

鲜卑族人一小步,大汉王朝一大步。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该如何说服那个脾气倔强的拓跋毅连呢?

在前往贝加尔湖的路上,拓拔阳辉一直都在想着这个问题。

拓拔毅连的脾气他也知道,属于那种宁死不降的铁钉子。

如果拓拔毅连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会不会跟随自己,跟随大汉王朝还是两说。

而且拓拔毅连极有可能会当场和自己火拼,在众人面前上演一场血淋淋的兄弟之争。

同样是为了鲜卑的未来

,只不过是方法不一样而已。

这一路上可是愁坏了拓拔阳辉。

族人看出了他的心思,弱弱问了一句:“大王,你当初是怎么做出归降大汉这个决定的呢?”

“我现在是县令,不要再叫我大王了。”

“县令大人。”族人干笑着:“你当初是如何做出归降大汉这个决定的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觉得咱们今生今世能成为吴忧的对手吗?”

“不能。”族人摇了摇头。

“你觉得咱们终其一生能成为汉朝眼中的拦路虎吗?”

“也不能。”

“那你觉得咱们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赶上大汉王朝?”

“这个就不好说了。”族人苦笑着:“大汉王朝的地盘大,人口多,政令清明,民心不背,如果天理还在的话,咱们是没有机会超过大汉王朝的。”

族人继续道:“况且吴忧已经将整个西伯利亚纳入了大汉的版图,咱们该去哪儿发展呢?”

“说的很好,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