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章 惊闻党争(1 / 2)

加入书签

前方的战事极为顺利。

张劲松在曹东将军的方略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再加上匪徒经历一场覆灭的大乱,而张劲松的兵又比曹东将军的多,一切都很容易。

只七日,张劲松便打穿青阳,捉拿住贼首。

接下来只需将兵马撒出去,收尾即可。

就像做一道菜,该收汁了。

全军又开始庆祝,这次庆祝,比上次更壮观。

似乎有人希望用这一次的热闹,取代上一次错误的热闹,让人记住这一天,忘记不久前的惨败。所以没人提往事。

但发生的毕竟发生了。

人们能抹去现实的印记,抹不去心中的伤痕。

薛可凡死了,营中很多人都死了。

吕博亮再也不提酒这个字。

平静的一夜,也有很多人彻夜无眠。

第二天微雨,北雁南飞。

青阳的那位大王被拉出来,堵着嘴,斩首示众。

苏元青去看此一敌人。

一脸血痕,一身伤,目眦欲裂。

他猜这位伤痕累累的大王一定想说什么,而魏王和常九熙不想让他说,所以才以这种方式结束他的生命。不然的话,怎么会选择把他堵着嘴斩首?

苏元青猜测,魏王最害怕此人宣扬的,很可能跟上次莫名其妙的胜败有关。

也正因为如此,魏王不可能把这个人带到京城去——现在这么砍了他的脑袋,一切就都了了,拿着一颗头颅足以交差。

结束了,对这场战争是这样。

但对苏元青还没有结束。

他还要等之后的安排。

按照以往惯例,这样的战争打完之后,大家都会返回原处。

但苏元青是半路加入进来的,并且短短时间职位升得那么高,想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不容易。如果上面有人的话,还可以打点,没有人,很难办。

他估摸着最后只会得一个武勋。

武勋官是授予建立军功,或其他重大功绩的将士的荣誉性称号,类似勋章,以激励官民立功报国。与爵位不同,武勋官只是代表地位和荣誉,如服色等级,车前马匹数量之类,都是礼节性的东西,没有附带的经济待遇。

爵位是很难获得的,但武勋很容易便可以授予,军中将领基本上都有。

像吕博亮,就有一个正五品骁骑尉的武勋官,但没啥用。

这一天午后,苏元青吃完午饭,接到了一条军令。

军令是张劲松送过来的,他宣读道:“武节将军苏元青,因年纪尚小,需要历练才能大用。故使其为招讨使,正五品官衔,统兵一万,招安讨伐青阳匪徒,协助京城来人重建青阳。望尔不负国恩,为国效命。”

这远超苏元青的想象。

他没想到自己还能被用,而且官职没有下降。

武节将军是正五品,招讨使也是正五品——唯一的隐忧是,招讨使并非常设的官职,当青阳匪徒被解决,这个官就到头了。

但好在这军令里没有说他不是武节将军。当招讨使做到了头,他还是武节将军。

只不过到那时候他可能没有实职。

没有实职的将军,也没啥用。

总之到了这个位置,要想升官,朝中没有过硬的后台,不太容易。

张劲松说:“将军,这边还有一道封赏,是一个从四品中骑都尉的武勋。”

从四品的武勋。虽说这玩意不值钱,但从四品挺高的。

以后他见很多人,都不用再行奇怪的礼,别人还要给他行礼。

苏元青一起谢道:“多谢天恩。”他起身来,笑说,“张兄,这是你帮我求来的吧?不然,这官儿可轮不到我。”

“将军这就说错了。”张劲松压低声音说,“你看看这份封赏的印章?”

印章?这有什么好看的?

但张劲松如此郑重,颇为奇怪。

苏元青仔细一看,念道:“昭武将军王兆杰。昭武将军是正三品官职,是哪位?”

“这东西来是从京城来的。”张劲松说,“和这东西一起来的,还有一份调令。这位王将军要调将军进京,做太子翊军校尉,是个正六品的官。”

“太子?”苏元青惊住了。

太子怎么认识他的?

王兆杰又是他什么人?

若接令入京,他是不是就算太子一党?

如果是太子一党,那么魏王知道,会怎么做?

比没有官职最糟糕的是有两个。

但很明显,魏王做了决定:截留那份调令,安排他做招讨使。

“对,太子。”张劲松几乎是耳语,轻声说,“太子这一招极尽阴毒。他当着魏王的面招揽你,这儿离京城那么远,你若真动身去京城,魏王知道了,岂能容你?不过幸好,京城来的那人走到你面前之前,被魏王抓获,戳破了这一毒计。”

“这我就不明白了。我跟太子没仇怨,跟这位王将军也不认识……”

“无关仇怨,也无关对错。党争就是削弱对方,壮大自己。太子那边认出你是个人才,故而用此计。对太子来说,你若是逃了出去,到了京城,说明你有本事,他便依言用你;你若接了这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