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聘书(1 / 2)
接下来的一个月,扬州的陈粮,价格一跌再跌。
跌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一斤二十五文的低价。
好多百姓几乎是哄抢,能低价买到陈粮,他们便掏出手里的银子,到处求人打听买陈粮。
兰叶看着账本,每出去一斤粮食,她就觉得是赔出去了一大批银子。
这会儿往外出的,可都是他们之前存的高价粮啊!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如小姐说的那样,将那些人逼的不得不出手?
手里存着大量粮食的扬州富户们,本想着美美赚上一笔,却不想,粮价已经低到他们无法想象的地步。
查来查去,根本不知道扬州的粮价,是被谁搞下来的。
粮价跌到四十的时候,他们在观望,以为粮价会回升。
粮价跌到三十的时候,他们心里慌了下,却也不信会一直跌。
直到粮价跌到二十五,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眼看粮价还能再跌到二十以下,那些指着靠陈粮大赚一笔的聪明人,再也坐不住了!
这个时候,新粮马上要下来,陈粮不卖出去,哪来的地方存放新粮?
更何况,陈粮价格跌的这么厉害,他们再压下去,只会全部砸手里。
“小姐,好消息,好消息!”
终于在新粮上市的这一天,迎来了好消息。
整个扬州的陈粮,除去她们卖出去的那一批,几乎全部到了沈意欢的手里。
往年靠着粮食大赚一笔的商户,空着粮仓等着今年的新粮入库时,却传来了大皇子代天子南巡的消息。
这个消息,如同一滴水落入油锅一样,将扬州的官场炸开了花。
知府大人的书房里,灯火通明,通判大人与同知大人,以及衙门里当差的人,一个个夹着尾巴,生怕行差踏错一步。
夜里,李正坐在书案前,与几名心腹一起填补往年地税的大窟窿。
本想着让扬州的商户们出粮出钱先垫上,哪里知道,粮商的仓库,一整个都是空的。
如今,新粮还在庄子上没打出来,陈粮几乎都转手卖掉了。
一时间,扬州官场从上到下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而隐在背后的沈意欢,则是大隐隐于市,完美隐藏功与名。
“小姐,少爷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兰叶提着一个小包袱进来放下。
“您真打算让他去啊?”
“少爷还是第一次离开我们的视线呢,总觉得心里舍不得。”
“让阿大暗中跟着,不会有事的。”
沈意欢放下手里的书,走到窗前看着远处,月亮很圆,微风顺着窗口吹拂在脸颊上,短暂吹去闷热。
她又何尝不是舍不得儿子离开她的视线。
可人生漫漫,她不能陪他一辈子。
将来,他要成长为妻儿的大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得。
该经历的,他必须经历。
“总有一天,他会长大,现在学着放手,对他没有坏处。”
书院里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安排学生去书院里的庄子上收粮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方能出真知。
书院这般安排,对学生来说,是锻炼,是历练,也是让他们体会底层百姓的不容易。
更是给他们机会了解民生,结合现实情况,了解百姓需求,若将来真有幸能步入官场,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小姐说的是,是我太小心了,不过去的是书院他们自己的庄子,应该没有问题。
奴婢打听过了,往年去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没什么意外发生。”
沈意欢听到这里,点点头,“去睡吧,韫儿已经睡着了,你也早点休息!”
她是看着孩子睡着才过来的,这是韫儿第一次离开她的视线,她的心里,比谁都舍不得。
次日一早,韫儿就自己带了换洗衣服,由夫子们带着,去往书院的庄子上。
梅花书院在城外的田庄,一直都是由书院里的学子们每年亲自耕种,亲自收割。
打了粮食送到书院,用来给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补贴一些吃用。
这个传统,自从梅花书院建院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沈意欢站在队伍最后,看着儿子身上背着小包袱,笑着跟他挥手。
韫儿偷偷跑过来,抓了下她的手,“娘,你别担心,以往去的师兄说,我去了就是捡稻穗的,我不用拿镰刀。”
沈意欢摸着他的头,
“娘知道了,去了听老师的,不拿镰刀,你就勤快一点儿,帮着其他师兄打打下手,总之,要注意安全。”
韫儿歪着头往她掌心贴了贴脸,亲昵的任她揉着自己的头,“娘,就几天时间,你不要太想我哦!”
“好,韫儿也不要太想娘!”沈意欢指了指前头的队伍,“快去吧,不然,追不上了!”
“嗯,娘,儿子走啦!”
韫儿说完,转身就往队伍里跑。
沈意欢站在最后,看着排着队的学生们一个个的消失在视线中。
这才往家的方向走去。
“小姐,阿大已经出发了!”兰叶奉上一杯茶过来,“一刻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