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仪坤州遇袭(1 / 2)
曾布倒是想清楚了,但那些已经顽固到骨头里的遗老们可见惨了,因为他们发现,在他们的一番提醒之后,曾布在后来的几天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在他们看来,大宋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需要及时调整方向。
虽然百姓生活得很滋润,大宋的军队在一往无前地开进,但却已经违背了祖制,让“崇文抑武”的惯例荡然无存。
这样的做法是遗老们不能容忍的,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在挖子孙的后路。
但钟粟太了解他们了,真实的原因是,他们已经落伍了,这个时代显然已经不需要他们,他们只要不乱来,大家能够相安无事,这便是最完美的结局。
自从在曾布的府上密议之后,曾布始终没有多说一个字,好像之前没有发生任何事情,这样的做法让遗老们很是纳闷。
说曾布完全倒向了钟粟,他们打死都无法相信,他们觉得,或许曾布只是在等待时机。
不过,他们并没有等到曾布的实际行动,而是等来了种师中突袭仪坤州的消息。
当耶律余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几乎就要晕过去了。
大宋始终在大定府城下徘徊,进攻的势头并不
是非常强烈,耶律余睹一下子便觉得这里面有文章。
因为在此之前,大宋便是以这样障眼法,让张叔夜突然成为了一支奇兵,然后将大定府的援军给打残了。
现在,大宋会不会还在玩这一手?
耶律余睹虽然不敢贸然分兵,也不敢直接出城决战,但却可以派出斥候去刺探军情,另外契丹皇城司的察子也在像苍蝇一样到处刺探。
但多次的回报显示,这次张叔夜等人的确在老老实实地打锦州,而且锦州的防御有声有色,张叔夜他们似乎进攻得有一些艰难。
不过就算这样,耶律余睹还是有些不放心,他觉得大宋军队不可能这么老实,一定还有别的阴谋。
可这种被动防御局限性太大,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多多派出侦骑。
终于,他最不想听到的消息传来,大宋居然有一支奇兵出现在了仪坤州,仪坤州遇袭,这个消息实在太可怕了。
仪坤州位于大定府以北,在往北便是临潢府,如果仪坤州落入了大宋人的掌控,大定府就会变成一座孤城,而且临潢府最后的屏障也就不存在了。
耶律余睹在将帅案一觉踹翻之后,终于觉得怒气消了一些
。
他不明白,契丹的侦骑是怎么搞的,一支大宋军都快到仪坤州了,他们才发现。
当然,侦骑也不可能掌控所有的地方,可契丹的皇城司难道是吃干饭了,居然没有刺探到任何消息吗?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大宋和契丹的情况刚好相反。
北宋末期的时候,当时便和金国约定,一起揍辽国。
北宋趁着辽国主力部队都在和金国打,便趁机从后面偷袭。结果,发动了两次大战,一次是十几万人,第二次是二十几万人,居然被辽国的偏师打的屁滚尿流,全军覆没,震惊全世界。
这两仗打下来,使得金国的欲望极度膨胀。金国发现宋朝,居然这么弱,以前还以为宋朝很强。
因为赵匡胤的影响,蛮夷都觉得自己打不赢宋朝。
当时,金国战胜了辽国的主力部队,对比之下,他们就生出一种“拿下宋国不成问题”的信心,对宋朝就像是对自己自己的战利品的感觉。
而且,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他们发现了一条直通宋朝首都的捷径。
原来,这条捷径是宋朝的高度军事机密,只有几个高级的军事指挥官知道,外族不知道。
之前,每次辽
国使臣来到宋朝拜访,都会被礼部的人,也就是今天的外交部,带着他们的使臣到处绕啊绕,没有把他们绕晕就不会进都城。
一会绕到今天的京沪线,一会绕到今天的京广线,绕来绕去,让外使觉得去都城非常的艰难。
而这条捷径就是今天的京九线,这条路当时宋朝没有带任何的外族走过,就是怕敌人知道情况。
在古代,没有先进武器的情况下,地理的情况对于打仗来说,是非常的重要。
跟当时的金国联合一起攻打辽国的时候,宋朝的两位宰相,为了一己私利,这也是汉族人的劣根性,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内斗,皇上美其名曰制衡,居然带着金国使臣走了这条近路,仅仅用了七天就到了汴梁,相比于以前的一个月以上来说,这个时间短的可怕。
金国使臣也是机灵,暗中记下了这条路。进京以后,还到处贿赂官员,刺探虚实。金国使臣回到金国后,向国主禀报了,宋朝的虚实,战斗力,军事实力以及那条近道。
在这种情况下,金国迅速出兵,七天,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就把当时最先进,最发达的宋朝的皇族全部俘虏。就这样,北宋
仅仅七天就被人破了都城,北宋灭亡。
这件事情看似是因为高层争权夺利造成了严重后果,实际上却可以看出大宋的保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
不过,钟粟太清楚这一点,所以早就开始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还挂着皇城司副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