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奉圣州之战(三)(1 / 2)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狄云飞琢磨着这八个字,他当然读过《孙子兵法·谋攻篇》,其中有一句说道: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此后在《三国志·蜀志·马谡传》中又提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这话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就是要瓦解对方的士气,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甚至达到让对手的真心臣服。
也就是说,不但让打败物理层面的敌人,还得进行精神攻击和灵魂攻击,让对方三观尽毁。
说法有些玄乎,但的确是毁城灭国的最高境界,华夏自古至今都有人在追求这样的境界。
狄云飞不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他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想那么多,只需要拿下奉圣州即可,哪怕对方在精神层面上不认同自己也无所谓。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没怎么动脑子。
种师道是有指示,让他不要让军士们无辜牺牲,但却没说想一些别办法来瓦解敌人。
可话虽如此,到底该怎么瓦解,他一时并没有什么主意。
想要施展心里战术,至少得了解对方的情况,知道奉圣州城中现在是
什么一种情况,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这显然难住了只知道打仗的狄云飞,这种情况下,对方在想什么,只能猜测,但只有准确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想到办法。
狄云飞决定了,他就算冒着违反军令,也要在种师道大军到来之前拿下奉圣州。
可是到了第二天,他改主意了。
军中来了一个人,为他送来了一封迷信。
狄云飞一看,就知道大宋皇城司的手笔,这让他大喜过望。
皇城司除了监察百官之外,同时也会向各国撒出不少察子,这回来的人叫练十三,狄云飞没有听说过,但钟粟却听尉迟恭铭说起过。
在西夏的时候,当时有一批皇城司的察子,他们一直负责为大宋刺探西夏的情报。
后来西夏被大宋灭了,这些人的使命已经完成,只是尉迟恭铭非常明白这些人的处境,一旦做了察子,这辈子都会有一个比较尴尬的身份。
所以,尉迟恭铭当时就说得很清楚,如果愿意回国,他会尽力保这些人的周全,如果不想回国,他们会被再次派往契丹,继续刺探契丹的情况。
果然,包括练十三在内的几个人果断选择去了西夏,做察子几乎已
经是宿命一般的存在,他们觉得只能过这样的生活。
此时,练十三果真刺探到了一些消息。
“将军,契丹人并非坚不可摧,他们其实也在全力撑着。”
练十三当然明白,自己是没有建议权的,但还是及时将有些情报转达确实分内之事,至于带兵将军最后听于不听,那是他的事情。
狄云飞一开始觉得似乎没有什么价值,有些所谓的情报知道和不知道没有多大区别,打下来了不知道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练十三的无意中说起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奉圣州因为大宋火器的疯狂进攻,守城的军士一片绝望,但奉圣州又是必须进行失守的,所以只要以军士的家人为质,逼迫军士守城。
这样的做法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说明契丹人已经被逼疯了。
狄云飞一下觉得,事情有转机了。
契丹人既然这么不讲人道,那倒是可以趁机利用一下,只是到底该怎么干,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其实,钟粟在接到奉圣州久攻不下的消息后,也显得有些惆怅,大宋对契丹开展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以往,硬是靠着人堆过去
,拿下奉圣州还是有可能的,只是那样做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不到万不得已,种师道是不会这么做的。
接到飞鸽传书的赵佶也是心急如焚,倒不是说卡在奉圣州大宋有多么大的后期保障压力,他主要担心大宋那些反战的声音会死灰复燃。
他们如果反对,的确有反对的理由,以为幽云十六州全境已经被大宋控制,现在撤军其实很正常。
但钟粟跟他早就商量好了,拿下幽云十六州,大宋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也没有多大损失,但当时的战争准备完全是按照国战的打法准备的,现在就这么撤军,总感觉只是拿回了自己的东西,并没有拿到利息,亏倒是不亏,但却显然没有赚到。
除了这个原因外,赵佶也考虑到,契丹没有蒙受多大的损失,他们万一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毕竟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不如继续打下去,直到实在打不动了,然后再考虑撤军的问题。
那样以来,契丹被打怕了,足以保住好多年的和平。
钟粟的想法更彻底,那就是要将契丹打残,打残之后继续搞阴谋,玩玩经济制裁之类的,总之就是让他永远爬
不起来。
大宋这几年积攒下的财富够多了,至于粮食之类,如果再不吃完,恐怕都会腐败的,还不如用于战争。
“老钟,怎么办,奉圣州打不下来啊,要不要让种帅亲自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