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水泥作坊(1 / 2)

加入书签

古代不管是战争也好商贸也罢,都要涉及到交通运输,除了受到交通工具的制约外,同时也被道路所限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路网媲美。

西汉王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远抵大夏国,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却建设了规模宏大的道路工程,据说有几千里。

唐朝之时曾几次下诏书于全国,保持全国范围内的道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影响远及日本。

大宋立国之初同样重视道路建设,只是不管是哪个朝代,道路的材质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修路先后用过熟土、地砖、石头、烧制石灰、灰浆技术。

熟土就是把土用火炒一遍,进行高温杀菌消毒,这样可以确保让土里的细菌和昆虫被杀死,植物的种子之类失活,可以保证土的质量,就像秦始皇兵马俑那就是这么制造的。

虽然不会长出草来,但这样的道路强度没有任何提高,一场雨下来就会泥泞不堪。

到了汉代的时候,就有了用黄土烧制的地砖,硬度还是不错的,而且古代没有什么重型

车辆,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但这种道路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成本居高不下,根本不存在普及的可能性,无法民用普及。

另外再就是石头,古代宫殿地面很多都是用大理石,材质的确非常不错。

除了大理石,就算是普通的石头,也被加工成石板用来铺路,现在很多古巷落还有保存完好的石板路。

石板路和地砖其实有着同样的缺点,地砖烧制不易,石板开采加工不易。

还有用石灰、黄土和沙子制成的混合材料,类似于后世的“三合土”,不过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建筑。

此外还有糯米灰浆技术,同样无法大面积推广。

而现在发现的水泥就不同了,首先开采难度较小,其次是烧纸方式相对简单一些,这样一来,成本也被拉低了很多,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大宋现在看似没有什么,其实面临的问题很是紧迫,西北商道一旦彻底打通,全国各地的出口货物一部分要运往几处海港,还有几部分就要运往西北。

这样一来,便利的交通会显得异常重要。

另外就是对未来战争的考虑,钟粟打死也不会相信契丹会乖乖交出幽云十六州,他们只会越攥越紧,所以最后还是要用拳头来说话

,只有将他们打疼了,他才会领你的情听你的话。

道路的问题只要解决了,粮草运输也会变得很方便,水泥硬化的道路,在大宋简直无异于高速公路,对于一场战争的巨大作用可想而知。

尤其是西北一带,只要修到宋辽边境,大宋的粮草辎重就回来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补给会变得非常简单。

所以不管怎么样,这个冬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囤积水泥,然后等到开春的时候,全国道路网硬化工作就可以全面铺开了。

不久以后,随着几次煅烧,小雷子他们已经基本摸清了大规模水泥煅烧的道道,很快便有一篇攻略再次呈送到了御前,赵佶丝毫没有犹豫,交通绝对是大宋的生命线,一刻也不能放松。

很快,西面的兰州府、西凉府、宣化府,还有靠东一些的兴庆府、西平府……几乎宋夏汴京的稍大的州府都陆续开建水泥作坊。

大宋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想要靠着一两家水泥作坊煅烧,那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便是多建水泥作坊,以量来取胜。

这种大规模的动作想瞒也瞒不住,契丹这时候有点纳闷了,大宋这么干几个意思,不是说之前大宋到处搞武器研发吗,怎么现在又开始搞水泥作坊

了,这东西可不能用来打仗啊?

契丹朝中很快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乐观地认为,大宋这样做,就是为了繁荣商道,为了赚取更多的钱。

大宋毕竟商业发达,所以这样的理由也很充分,再说之前本来就有西北开辟商道的事情,现在完善一下基础设施,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不过,倒是耶律余睹这些人大概看出了一些苗头,他发现大宋建造的水泥作坊范围实在有些广,广到让人不得不生出怀疑来。

到底想干什么,大宋原来广造军器,那玩意儿会锤死人的,契丹当然不得不防,还得想想相应的对策,可大宋要大烧特烧水泥,下一步要大范围地修路,契丹有什么对策,难道也要学大宋?

显然是不行的,大宋这么干肯定有配套的计划,假设是为了商道,那也是很有意义的,但契丹显然不需要这么多。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契丹还是没想出了什么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等等看看大宋到底会怎么样。

不得不说,大宋的一系列操作,已经将契丹给看傻了,自从辽道宗耶律洪基登上帝位之后,契丹也是内乱不断,所以国力开始江河日下。

到了现在的天祚帝耶律延禧,他更是一个花花公子式的

人物,国事对他来时简直就是自己推行享乐主义的负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