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闯河西(2 / 2)

加入书签

之列,随后又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现在虽然是在边地,但身上肩负的使命非常艰巨,西夏版图虽然已经归入了大宋,但西夏人心还需继续收拢。除了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吃饱肚子,还得让人心向化。

他也充分吸取的钟粟的惯用手法,在这种地方,直接办书院并不合

适,首先要做的是扫盲运动。

一个月间,各处已经建起了几十处蒙馆。

他本来觉得恐怕需要花一番功夫,可没想到的是,这里的人对大宋的文化居然非常热爱。

蒙馆开起来不久,蒙童居然迅速爆满,甚至连那些成年人,也经常坐在蒙馆外面听先生讲学。

大宋文化果然魅力非凡,李纲突然觉得,看起来异常困难的事情,居然如此轻易的就想到了办法,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河西还奔波着另一个人,那便是蔡王赵似。

在他原来的想象中,河西之地的商道应该是极其脆弱的,但事实上居然比他想的好了很多。

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宋有着太多让各国向往的东西,他们宁愿忍受着风沙之苦的折磨,也愿意从大宋商贾的手中采购到大宋的丝绸、瓷器等特产。

这些东西在大宋人的心目中实在不是稀奇之物,但一旦运回国内,不管多高的价格,也会被抢购一空。

可现在的问题是,商业经营这种事情,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固然能够发展,但秩序确会很混乱。

赵似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人才实在太缺乏了,汉唐时期,因为疆域辽阔,有不少专门管理市场的机构,可到了大宋,西北长期在外租手中,所以这里的贸易全都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并不利于发展壮大。

他是樊楼的大股东,当然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

除了人才的缺乏,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大宋境内,只要规模较大的地方,都有大宋的官道延伸,不管是邮件传递还是货物运输,都很是方便,但在这河西之地,道路问题确经常成为困扰商贾的一大因素。

有些商贾有自己的运输队伍,但也常常因为道路的损毁,最后一个月的路程可能会变成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多。

可即便如此,这

些商贾依然会甘冒风险取道西夏和大宋商贾互市,至于各种道路故障之类,那就只能尽量克服外加运气了。

搞清楚了这些情况,赵似的前期调查便已经结束。

道路问题,虽然他觉得需要向朝廷提一下,但只要发动各州府的力量,还是能勉强解决,至于人才问题,还是得靠内地输送。

赵似掌控樊楼多年,的确可以抽一些人,但是面对西北这么大的摊子,他觉得实在太少了,这个问题只能抛给朝廷了。

当然,在给朝廷上扎子的时候,他同时也向钟粟去了一封信,这些事情钟粟如果能相助一把,一定会事半功倍。

赵似觉得,他虽然曾经得罪过,但在这种大事上,钟粟是不会计较的,否则自己恐怕已经被赵佶幽禁了。

汴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之中,一场学术交流活动正在进行,钟粟这次也参与了。

自由发言环节的时候,本来此时大家会讨论交流一些个人看法,甚至会议论汴京的一些具体的商贾活动,但因为钟粟的出现,虽然没有为难钟粟的意思,但有些人真的很想和他他那套一番。

“学生能够询问山长一个问题吗?”

一名学生神色显然有些拘谨,他显然是壮着胆子向钟粟提问。

“当然可以,尽管问吧,不过我可不一定能够回答,毕竟你们比本山长更懂商贾之道。”

钟粟实话实说,他一开始经商,只是为了糊口,但这几年,他已经将很多事情交了出去,说自己回答不上还真不是矫情。

“请问山长,我理工学院、农学院,甚至连传媒学院都派人去了新收复之土,但我们工商管理学院确只能在完成学业后回乡或者留在汴京,山长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等也去闯一闯?”

这名学生说完,居然还有不少学生跃跃欲试。

“哦?你们想去闯河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