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恐辽患者终于出现了(1 / 2)
大宋朝廷不断派出官员接收大宋军队攻取的地方,因为当初既定的政策颇有吸引力,所以并没有引发各地西夏人的反抗。
西凉府、宣化府范围已经完全处在大宋的控制之下,种师中的大军逼近肃州,这片放眼全世界最优秀的马场也完全落入大宋的手中。
虽然这些都在大宋朝廷的预料之中,但赵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显得颇为激动。
其实在当初收复宣化府的时候,大宋已经开始逐步接手马场,只是这时候也是容易激发矛盾的关键时刻,但年轻的牧马人李纲一到任,便立刻展开了一系列措施,拥有准主角光环的李纲虽然年龄不大,但却老早就体现出了一个拥有宰辅之才的人治理地方的卓越才能。
大宋兵锋所向,让西夏人已经彻底胆寒,西夏人的信仰实在不足以支撑他们和大宋顽抗到底,反倒是以汉夏两国文字的印刷品在各地迅速传播。
自从钟粟将活字印刷术改良后,印刷的初期投入稍微大了些,但后期成本却很低。
一块金属活字,那是要摩擦太久太久才会变得无法实用,所以这些以鸡公车装载的印刷品,其实非常便宜。
为了将政策宣传到位,各地都有不少
政策宣传员,由当地觉悟高而且兼通两国语言的人充当,他们每人会负责一片区域,不断解释大宋的各项政策,鼓励参与农作物耕种或者去铁山马场之类的地方务工。
对于各地的流浪人群,衙门会进行一番遴选,未丧失劳动力的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必须选择一样营生,否则便不准享用衙门施舍的饭菜。
这样的做法,和大宋原来的政策类似,所以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拥护。
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安定人心,做不到这一点,治理便无从谈起,下一步便是发展。
除此之外,李纲还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原来西夏人虽然在学习大宋的做法,只能说画虎不成反类犬,李纲也不在意,就当一切重新开始。
一番努力之下,各类商贸活动也在逐渐恢复,西凉府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除了西凉府,凡事大宋收复的州府县,都在迅速地复苏,《汴京头条》会把这些美好的景象进行生动地描绘,然后传播到各国,当然也包括已经心如死灰的李乾顺手中。
西夏战事和战后重建进行得无比顺利,但三个月的长途远征,已经将国库积蓄消耗掉了三分之二。
终于,朝中再次出现
了一股反战浪潮,他们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大宋要被打没了。
钟粟不觉得意外,他甚至觉得这股声音早就应该出现了。
不过,让钟粟没想到的是,这些反战派人物的代表,居然是蔡王赵似。
事关大宋未来的命运,这次的大朝会在庄严巍峨的大庆殿举行。
“大宋对西夏开战,已经三月有余,所获疆土无数,但大多荒瘠。河西之地,久不归王化,民风彪悍,不易治理。
铁山脂水,蝇头小利而已,我天军劳师远征千里,人困马乏。
现今西夏已经收到严惩,臣赵似为大宋百年计,此时正是罢兵言和的最好时机。
我大宋只要稍假辞色,那西夏必定以臣藩之国归属,可年收岁币,以弱其势,见好就收方为上策,如若不然……”
不得不说,赵似的理由对于他代表的反对派,还是非常充分的,大宋除了立国之时四处征战,还从没有出现这样的打法,在反对派看来,这完全就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豪赌。
赌赢了,所获并不见得多么理想,可一旦赌输了,很有可能会万劫不复。
赵似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言外之意大家都听得明明白白,不管怎么说,
至少从字面上来看,他是处处以大宋利益为先的。
“王爷对大宋的拳拳之心,钟某既感且佩。不过,西夏不少地方是不毛之地,这话是不假,但这不毛之地却能种植土豆,同样可以活人无数。
除此之外,更有数百万亩的马场,有了这些,大宋也会有强大无匹的骑兵。
西夏境内有几处铁山,所产铁料俱属上品,是锻造铠甲的上好材质。
打通了西北商道,大宋每年的进项增加成不成问题。
即便不说这些,拿下了河西一带,大宋回增加一段屏障,长远来看,利国利民,王爷是否考虑过这些。”
这是钟粟一直以来的想法,再说一遍就是。
他不明白蔡王赵似为什么会在这个档口站在反对派阵营之中,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如果任由这股思潮蔓延,大好的形势弄不好会功亏一篑,大宋这些文臣,干出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
曾布这些人,显然不合适立刻站出来,等他占得上风,然后出来补刀才是最佳组合。
“钟候,老朽绝无危言耸听的意思,有句话叫先礼后兵,契丹使者之前来我大宋,被侯爷送走,说不定已经埋下祸根。
老朽承认,你说得不错,我
大宋有了铠甲有了骑兵,自然不惧,但目前该怎么办,能等到那一天吗,如果此时契丹担心唇亡齿寒,起兵来救,大宋又该如何应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