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作战计划(1 / 2)

加入书签

大宋枢密院,宋夏战争的作战计划正式开始制定。

虽说赵佶已经决定放权,要授予种师道西北经略使,但那针对的是具体的战役,总体的作战计划,枢密院不可能完全无视。

钟粟抛出了一个让章楶等人难以置信的理论: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要知道古代打仗,攻城拔寨往往是非常必要的操作,钟粟曾经在某些app问答上看到,有人提出遇到难以拿下的城池,是否可以绕过,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对地理知识一窍不通的表现。

既然是难以攻破的城池,那往往设置在某些咽喉要道,基本没有绕过的可能,不拿下只能是被阻住。

如果可以绕开,往往意味着绕行的路程很远,等到绕过去,或许已经过了好一段时间,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段绕行很可能跑了冤枉路,反而面临被抄后路的巨大风险。

再说,古代打仗,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两条腿赶路的,骑兵只是一个军种,就算是打了半个地球的蒙古骑兵,也不是说所有人都骑在马上。

总体的战略制定完毕,便可以交由统兵主帅去实施,接下来的事情,便主要靠统兵主帅

的指挥和判断。

钟粟之所以提出了“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作战理论,主要原因便是这次对西夏的战争绝不仅仅是收复几座城池,而是要覆灭西夏,所以,如果仅仅是打败肯定不行,一定要一歼灭西夏军队为主。

攻打和占领城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获取补给,有以战养战的意思。

章楶他们囿于原来的思维定式,还是在想着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殊不知这并不符合灭国之战的思维,不将西夏军彻底打残,显然无法灭国,等到有朝一日恢复了元气,还会继续来边境剽掠。

当钟粟再次重申了一遍覆灭西夏的说法后,章楶默默无语,他一方面震惊于钟粟的决心,另一方面则是对当今皇帝赵佶的难以估测。

在章楶等人看来,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只是在太祖的身上出现过,但大宋已经立国一百多年,太祖留下的更多的已经是一种传说般的存在,难道太祖的精神在一百多年后又出现在了当今陛下身上?

另外就是这位妖孽一般的钟粟,细想他的所有作为,除了过于年轻,做事稍欠稳重意外,绝对妥妥的能臣干吏,他来辅佐“雄

才大略”之象已现的当今陛下,似乎真的很合适。

想到这些,章楶等人对覆灭西夏的信心大增。

钟粟其实知道他们担心什么,大宋有将近一亿人,兵源不是问题,关键这些人可不是天降神兵,他们打仗是要吃饭的,人越多打得越久,需要的粮食越多。

再说,这可是灭国之战,究竟要打几年,章楶的保守估计是五年以上,难以预料的因素实在太多。

总的来说,古代战争严重依赖地形,也严重受制于地形,如果战线再长一些,补给压力会大到不可想象。

比如说运送一百斤粟米,等送到目的地,吃掉一半也很正常。

钟粟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但四大生产建设兵营的建成,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往西北作战,往往需要从内地调拨粮食,内耗非常巨大,民夫也苦不堪言,但土豆甘薯两种耐旱作物的提前引入,显然解决了部分问题。

土豆甘薯可以由兰州府和太原府提供,让百姓种植一种新的作物存在推广难度,但是军队就不一样了,古往今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当初钟粟才想到了建起生产建设兵营。

兵发西夏,从运输距离来看,兰州生产建

设兵营和太原生产建设兵营是首选,兰州生产建设兵营可以就近为秦风路大军提供粮草,太原生产建设兵营为河东路大军提供粮草,至于永兴军路,处在两者之间,倒是都可以提供。

土豆间或麦粟,便成为了伐夏军的主要粮食,但仅有这两者显然是不够的,金老的金华火腿秘诀已经主动献出,而且还琢磨出了一种速成版。

随着第一批生猪的陆续屠宰,第一批金华火腿也陆续生产出来。

真正上好的金华火腿制作周期其实很长,这也是为了可以更加美味,不过这样的做法成本显然更高,并不适合当前的形势。

事实上,大军出征,能够吃到荤腥本来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那会挑肥拣瘦。

让钟粟想不到的是,种师道在兰州府试种的温棚蔬菜并没有全部吃喝干净,他硬实靠着几个月的时间晾晒好了五万斤干菜。

其实这些干菜并不是全靠温棚提供,很有一部分是他提前收购的,当时王知州并不理解他的行为,但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行为。

钟粟不得不佩服种师道的智慧,他或许不懂得什么叫维生素,但漫长的戎马生涯,让他逐渐发现长期吃不到蔬菜会威

胁到军士的健康。

可惜,种师道想尽办法,也只是有了五万斤,也只能作为一种点缀,甚至比肉还要精贵,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缀,却有着很大的作用。

试想一下,一场大战结束,饥渴交加连续吃了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