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纯粮食酒是喝不死人的(1 / 2)
“霰弹铳”有了样品,那也意味距离量产不会太远。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绕不过一个老路,科技的发展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尤其是钟粟将这种超前的东西带到了大宋,必定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让钟粟庆幸的是,虽说大宋的武将不会重视受到排挤,但军器监却一点儿没有缩水。
当这些“霰弹铳”样品送到了军器监的时候,金三山硬是要亲自开一枪试试,被钟粟死死拦住了。
但等钟粟走后,他还是放了一枪,只是因为后坐力的影响,刚一发射便出现了枪口弹起的情况,房顶被射穿了好些小洞。
好在他是一个人偷偷尝试的,索性没有伤到人。
等到听到声音的工匠们赶来的时候,他一脸尴尬地拿着“霰弹铳”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半天他挤出了一句话:“这东西威力不错啊。”
在场的工匠一下子变注意到了屋顶小孔泄露的月光,只能同样尴尬地笑了笑。
钟粟劝说他要注意,他始终还是没有听进去,而且忘记了一定要拿稳枪身的建议。
“少监如果要试,最好穿上甲衣,钟侯说这东西不稳定,会
伤人的。”
“是啊是啊,我怎么就给忘了呢?”
几人胡扯了几句后,尴尬的气氛缓解了不少,但自始至终没有人提房顶上的破洞是怎么回事,当然这必定需要在第二天若无其事地修好。
谁让金三山是少监,是这里的老大呢。
老大干了啥事,大家又能说什么,好在没有出大事,不然大家都有责任。
经历了这次危险,金三山也学乖了,这东西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他不怕死,但他却想看着西夏契丹灭亡的那一天。
第二日开始,金三山便让多名工匠参照钟粟提供的图纸和说明,开始了“霰弹铳”完善工作。
本来钟粟还想让兵工学院将“霰弹铳”优化到极致了再交出去,但转念一想,兵工学院未必一定是最了不起的,大宋的军器监能人必定也不少,所以还是群策群力的好,总有人会有新的思路。
天气虽然在继续转冷,但大宋的工业制造却在这个冬天彻底起飞了。
各处开采到的原材料,被迅速地集中归类,然后分送到需要的地方,各地开始陆续开办起了一些非常原始的工业企业,虽然毫无现代气息,但却已经有了一丝现代理念,
至少不再被当成不务正业。
这里也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高产作物种子的培养和研究,还有温棚更大范围推广,他们所需的原材料需要工业的发展来提供。
这便形成了工业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既然认可以农为本,那为了农业发展工业有错吗,能被放在鄙视链的顶端吗?
显然是不行的,如此一来,为了农业的发展,对各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开展一些农业知识培养,这也没错吧,这样的职责当然得书院承担了,书院也是在不务正业吗?
很多时候,观念的转变,如果要来硬的,那便会有无数的人站出来,甚至不惜生命去捍卫自己坚守的执念,可如果换一个思维,用鲜活的事实来不断引导,效果反而会好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钟粟这个大宋教书匠是成功的,他的教书便是让一切顺势而走、顺流而行。
对于大宋朝廷,党政只要被遏制住,其实接下来的事情都好办。
再看看贵族阶层,自然也是会看风向的,他们其实更聪明,口口声声说的是道德文章,其实对利益更加看重,大宋强盛了,自然以为着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至于赵佶,钟粟显然是有预谋的,在他当端王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下套,等到一登基,一切顺利成章,大有趁他不注意引上康庄大道的意思在里面。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就算赵佶有所察觉,那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在钟粟的支持下,他已经让种师道将西夏漂亮地教训了一通,这一通除了让他感觉到解气外,大宋人民都看到了。
如果现在有人还有疑虑的话,那也已经不是那么好讲出来了。
再说,全面战争又没有爆发。
除了这些好事外,还有一个让钟粟高兴的事情,那便是叶梦得成为了翰林学士,而且还是赵佶非常欣赏的那种。
只不过不同的是,叶梦得在原来的历史线上有攀附蔡京的行为,如果仅凭这一点来判定叶梦得的人格,自然是不科学的。
元代方回对叶梦得为人和文学成就都十分贬低,但事实上,叶梦得到底是否完全和蔡京沆瀣一气,完全没有什么证据。
一分为二地说,蔡京在帮助赵佶玩石头不顾将国家的命运,这一点是绝对错误的,但蔡京这家伙还是颇有本事的,什么养老院之类的机构,蔡京是真正的首创,管理体制
也和后世的类似。
除此之外,他还对茶,盐还有酒的政策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大大增加了大宋的gdp。
事实上,叶梦得反而在很多时候,能够大胆反对蔡京和童贯这些人的意见。
蔡京复相后“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