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7章 怀疑(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一早就料到了李泰的倒台,所以顺着杜如晦的建议就将李治调去了辽东,用意之明显,不言而喻。

而杜如晦身为兵部尚书,岂能不知李世民的用意。

他故意这般建议,明显是赞同李世民的目的,扶持李治,继续形成太子,李治,李恪三足鼎立的局面。

他为什么这么做?

答案其实很简单。

李恪一早就想到了。

他要李恪掌握兵部。

这是李恪自回长安以后,杜如晦对李恪最大的期望。

而杜如晦也清楚,自当初在李恪出使高句丽的路上,他撤走辽东大军后,李恪对他就有了怀疑。

重要的是,这种怀疑没办法用真相来让李恪释然。

因为当初的真相绝对不能让李恪全部知晓。

所以要让李恪掌握兵部,自然不能再用以前的办法。

可是当李恪心里有了怀疑,以杜如晦的城府,自然不会再用以前的方法。

以前的方法,是让李恪顺其自然的接手兵部。

而新的方法则是逼着李恪接手兵部。

怎么逼?

扶持李治,给李恪以无限巨大的压力,让他意识到兵部的重要性,从而不得不接手兵部。

只有这样,李恪才能成为下一个兵部尚书,也只有这样,李

恪才能在与李治,太子,甚至是李世民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当然,杜如晦也明白,一旦李恪与高句丽公主成亲,李世民必然不会再让李恪顺利接手兵部,所以他才会在李世民下旨订下成婚之日的日期时出言阻止。

而后来杜如晦劝李恪离开长安,一方面是为了让李恪更方便,更安全的接手兵部。

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试探李恪的决心。

“什么决心?”

崔促不太明白。

倒是卫文斌,闻言不由看了李恪一眼,眉间透着许多无奈。

“没什么,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对了,还得麻烦你们跑一趟。”

李恪转过头,十分严肃的看着卫文斌。

“殿下吩咐便是,何来麻烦不麻烦的。”

卫文斌十分诚恳的看着李恪,没有任何犹疑的点头道。

“监视一个人。”

“谁?”

“李愔”

当李恪道出这个名字,卫文斌的脸色顿时微微一变。

“监视蜀王?为何?”

卫文斌很不解的看着他,根本没搞懂怎么回事。

就连一旁的崔促眉间也拧成了一个“川”字。

“今日你们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么?”

李恪看了看崔促,又转头看向卫文斌。

两人闻言均是面

露思索,今天除了李恪前来西市街被人袭击外,还有什么不对劲的?

“蜀王殿下?”

卫文斌忽的想起今日并未看到李愔,就连李恪在西市街牌坊遇袭也没看到李愔前来。

“今日李愔有约,与朋友一道去了城外。”

“如果不出我所料,今日城里的袭击多半他已经事先知晓,而且故意假装有约,提前离开长安城。”

“能够提前知道这件事的人,这长安城里只怕没几个人。”

李恪的神色显得极为平静,说话时语气也十分舒缓,好似并未因此而对某些人有所怀疑。

可是他的话语间却又好似已经有了判断。

“殿下的意思是”

崔促与卫文斌都听出了李恪话里的潜台词,正想问个清楚。

却不料李恪忽的摆手打断了他俩。

两人皆是皱眉看着他,像是在询问怎么了。

“隔墙有耳。”

李恪压低了声音,若无其事的道。

顿时,两人皆明白了过来。

“无论如何,你派人帮本王监视一下李愔。”

“既然有人提前给他通风报信,想必他今日也是有所图谋。”

李恪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可还需要证实。

事实上,李恪对李愔一直不怎么放心,毕竟历

史记载的李愔,的的确确是个王八蛋。

可之前李愔达到表现,并未让李恪产生怀疑。

倒是今日,出了这么大的事,李愔居然连面都没露,这就很奇怪了。

卫文斌闻言当即点了点头。

三人又聊了一阵,这才散去。

当他们离开后,李恪这才回到王府。

“今日殿下在大庭广众之下挑衅袭击你的那人,是不是太冒失了些。”

柴令武早已等候多时,今日之事,他全都知晓了。

“能够让李愔为之听命的人,我不说,想必你也已经想到了是谁。”

“今日说这些话,本王就是说给他听的。”

“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下了狠手,藏着掖着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善意的人,李恪从不计较。

正如李义府,虽然他的想法不够成熟,做法有待商榷,但只要他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有些事的确冒失了,李恪也是可以原谅的。

可对于恶意相向的人,李恪一向锱铢必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