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章 你猜我信不信(1 / 2)

加入书签

当李恪的话音落下,偌大的甘露殿内顿时一阵安静。

李世民有些错愕,因为他实在没想到李恪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在他眼中,李恪一直都是一个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皇子,除了赚钱能够让他上心以外,其他事根本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可谁知李恪今天居然会提出这样一项民生大计。

李世民心中也知道,算数虽不比儒学经义,但算数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像李淳风,袁天罡这样的算学大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多方面取得很高的造诣,说到底就是其对算数的研究颇深。

算数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人理智和清醒,权衡利弊。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再加上而今大唐繁荣昌盛,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的花火闪烁,一个人能否具有显著的逻辑思维,其实很重要。

毕竟越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越是要警醒警惕。

所谓居安思危,不外如是。

推行算数,不是不行,因为这本来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问。

但问题是,现在的学子,无论崇文阁,还是长安城内大小学馆内的学子,他们对算术一道,似乎并未有过十分上心,而且

不少老儒对此还嗤之以鼻,以为算数误道,使人世故而不仁义。

尽管国子监内已设置了算术馆,以及算学博士,助教来指导学子研学算数,可真正把算数当回事的学子实在太少。

这就造成了,倘若李世民当真把算数的地位提升到如儒学经义一般的高度,臣民会接受吗?

这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

于是只见李世民思索了一阵后,看着李恪道,“此事,朕也不是没有想过。”

“然时事未具,倘若骤然提及,只怕会适得其反。”

他还是很看重臣民的意见。

这对他而言,相当重要。

李恪闻声点头道,“父皇所言甚是,儿臣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趁着此次修建大明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父皇可以以此为据,来要求长安城内的学馆加强对学生算数的教授。”

“此事,李淳风可以去办。”

他这话说完,李世民的小胡子立时抖了抖,脸上闪过一抹惊喜。

是啊,他的圣旨不必覆盖全国上下,只要在长安城中进行先行试验即可。

长安乃是天子脚下,一切行为规矩都以他这个皇帝的圣旨为准。

只要在长安城内能够推行普及算数,那必定会掀起一股

对算数研究的风潮,到时候再推行至全国不就好了?

再有,李恪说到李淳风,李世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李淳风不但是算数大家,也是儒学大家,在长安文人士子之中的名气颇高。

由他来代替李恪,代替朝廷提出将算数普及推广的建议以及号令,即便有人不同意,那也不至于直接对朝廷不敬。

李淳风完全可以来当这个背锅侠!

一思及此,李世民心中已是了然。

但他却并未当下就答应李恪。

“你这样说来,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此事说来轻巧,可其中阻碍你心中当明白,朕还需召朝中大臣询问,听听他们的意见。”

让李淳风一个人背锅,显然不是李世民的作风。

而且李淳风虽是老儒代表,可他在朝廷内的官职毕竟还是太低了。

要想通过李淳风来掀起万民对算数一道的研学之风,力量尚小。

还需要加一把火。

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个个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不但在朝中身居要职,而且在文人士子之中的地位也颇为崇高,只要说服了他们,再加上李淳风背锅,此事当成。

闻声,李恪点点头道,“父皇所言甚

是,儿臣只此建议,其后父皇如何施政,全凭父皇做主。”

李世民听罢,当即看向一旁的王德,“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觐见。”

王德一直站在旁听,虽不太明白李恪的意思,但李世民的旨意他还是明白的,当即去了。

而当他去了以后,李世民这才一板正经的看着李恪道,“说吧,你又想搞什么?”

他当然不相信李恪提出这个建议,纯粹是为了教化万民。

这不符合李恪的风格。

可是他又搞不明白李恪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刚才他说要召大臣们商议一番,其实就是想看李恪的态度。

只是没想到李恪居然没有丝毫反驳的意思,反而还让他全权做主。

这就让李世民十分的摸不着头脑了。

敢情,你还真是只提一个建议?

这我能信的?

“父皇,瞧您这话说的,难不成儿臣提出此建议,还能祸国殃民不成?”

“这绝对是件好事,儿臣也只是因为大明宫修建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才提及,您想哪儿去了。”

李恪当然不会把他的目的告诉给李世民,不然这老家伙又要来分他一杯羹,这谁受得了?

烟花产业给了他三成,马上要

上马的快递产业,分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