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章 房玄龄紧张了(1 / 2)

加入书签

次日,日暮时分,春明门外一道烟尘快速奔驰,马背上的骑手扬着马鞭,疯似的抽打胯下骏马。

“闲人闪避!”

“东都急报,阻拦者格杀勿论!”

骑手口中大声吼着,原本空荡的道路上,更加无人敢阻拦他的去路。

“缓闭门!”骑手在马背上大声喊道:“且缓闭门!”

随即,双腿一夹马腹,马鞭重重抽打在马臀上,战马的速度更加飞快,终于敢在最后一抹斜阳落入地平线之前,冲入了长安城。

“驾!”骑手入城之后,丝毫没有减速,而是沿着横街,一路向西而去,直到抵达宫门前,放在减缓速度。

望着巍峨的朱雀门,骑手总算松了一口气,终于赶到了长安。

不等喘匀气息,骑手便对着城头的军士吼道:“洛阳尚书省急报!”

与古代大多数王朝一样,大唐亦有两京,而且设立了另一套朝廷,虽然比不得大明两京班子庞大,但至少编制官署还是存在的,而且文件亦是如此。

“呈上来!”

宫门已闭,自然没有理由打开,但是紧急的奏报又不得不奏上,所以经由吊篮送上,便成了权宜之计。

一刻之后,来自洛阳的公文送到了尚书省。

天下万方的公文,都需要送

到尚书省留档,即便是天子的诏令,尚书省也有备案。

“知道了。”主事接过公文,誊抄一份之后,将这一份公文放到一沓公文最上面,捧着起身,前往政事堂。

房玄龄担任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事务,自然是他的本职工作。

虽然房玄龄已经有许久未曾主持尚书省之事,毕竟国政繁忙,不是总有时间关注尚书省的庶政。

军国大事在前, 尚书省的事务总要差一档次。

“房相,东都的公文。”

房玄龄点了点头,也不应声,低头批阅着公文。

长安左近一切征发兵马皆罢,各自归乡耕种。

这是尚书省的命令,天子不在关内,尚书省便是最高政令的发出地。

而且这道政令也是在李世民的授意之下发出的,既然河东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征发大量的新兵便没有了意义,与其耽误农耕,不如发一笔钱财,各自归家,还能赶上春耕。

待到军士离开,房玄龄饮了一口清茶,声音略显沙哑的对身边之人说道:“念。”

“喏。”

“民部有牒,言国库不足,不足以行赏。”

“驳回去,老夫知度支数载,国库有多少财赋,老夫心里清楚!”房玄龄一心二用,一边批阅公文,一边

对郎中说道。

“下一封,兵部言说河东马草不足,请求发诸州输运。”

“驳,河东给复,已发明诏,难道要朝廷朝令夕改吗?”房玄龄有些不悦,近来兵部怎么如此糊涂,这样莫名其妙的公文都敢上!

“陛下诏书,改封吴王为楚王,邑万户,食实封五千户,擢骠骑大将军。”

房玄龄点点头,并没有丝毫意外,算算时间,也该此时抵达长安。

“存档,待到诏书齐至,转发高昌。”房玄龄决定暂时压一压,毕竟天子不可能只封赏楚王一个人。

“陛下诏书,置安西都护府,以楚王恪为都护,马周为都护府长史,其官自行辟属——”主事念到这里,语调忽然有些奇怪,似乎想到了什么事。

房玄龄旋即接到手中,不安的看向上面的文字。

自行辟属?

房玄龄瞬间警惕起来,此前李恪自行辟属,把陛下苦心培养了十年的人才搜罗一空,如今再令李恪自行避暑,岂不是要重蹈覆辙?

“上奏陛下,尚书省的俸禄有些不足,长安米贵,请求增加俸禄。”房玄龄对身边的心腹说道,让心腹替自己写起草奏疏。

“这……不合规矩吧?”一边的主事犹豫的问道,请求增加俸禄,实在是

难以置信。

房玄龄点点头,让心腹停笔,在主事失望之中,又说道:“增俸不合制,宜另加食料钱,其考课嘉者多与!”

贸然增加俸禄,却是不合理。

但是,另外增加一种食料钱,就显得合理多了。

长安米贵,虽然是虚指,长安的米价一点也不贵。但是长安的房子,却贵的离谱,京官之中,甚至许多人至今没有房子住,就连房玄龄,也是住的李世民的赐第。

当然,房玄龄当然不是买不起房子。

赐第更加荣耀而已。

但是,大多数的京官,却是没有钱买房。

“再上一道奏疏,今百官赁商贾之宅,与之杂居,恐有瓜田李下之嫌,臣请于皇城左近,开辟一区,置宅若干,令京官居之,勿收其租。”

听到词语,主事瞬间眼前一亮,心说:某便是房相口中所言之人,在长安呆了六年,至今还买不起城北的宅子,只能租住商贾家中。

一想起俸禄要被商贾剥走一层,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抽刀杀了那个每逢过节还假惺惺送半斤羊肉的奸商!

“对了,诸官在京者,其子弟年少,父兄视事于朝,无暇处之,宜在务本坊国子监侧,另辟一处,择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