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汉军旦夕及至(1 / 2)
步入高昌王宫,王玄策举着节杖,目不斜视。
身后乃是捧着木匣的裴行俭,蒙辛并没有派人检查其中究竟有什么,毕竟检查一国使者携带的礼物,太过无礼了。
“唐使,请于阶下稍待。”蒙辛将王玄策与裴行俭引导到正殿之下,快步走入殿内,向鞠文泰禀报唐使的消息。
“大王,唐使已至。”
鞠文泰面露笑意,元日被唐使拜贺,无论如何也是值得高兴的事,不论高昌与大唐是否敌对,大唐的实力终究无法撼动。
“宣。”
卫士次第传令,其中礼俗,一如中原。
“走。”王玄策整了整冠带,微微调整腰间大带,右手依旧举着节杖,面色严肃,缓步走向宫殿。
乐声缓缓而起,王玄策的每一步都踏在节点之上,一步一步显得犹为庄严。
阶下距离宫殿不过一二百步,王玄策却走了足足一刻功夫。
而高昌君臣也无人催促,反倒人人神情郑重,卫士挺身而立,手持兵器一动不动。
高昌君臣心思各不相同,思索着唐使前来的目的。
大唐建立了二十年,国力愈发强盛。
对外四处用兵,讨伐诸国,诛灭突厥、吐谷浑,疆土距离高昌越来越近。
若不是有八百里沙漠作为阻拦,鞠
文泰甚至怀疑上次唐军讨伐吐谷浑后,会不会依仗大战胜利的余威,攻来高昌。
“唐人使者究竟有多少人,携带了什么?”鞠文泰小声问身边的侍从。
侍从附在鞠文泰耳边,动作幅度缓慢无比,生怕影响了这样庄重的场合,同样小声说道:“唐人一行一共十六人,使者二人在殿中,卫士十四人在宫外。”
“善。”鞠文泰这下松了口气,仅有十六人的使团,不足以太过警惕。
若是有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型使团前来高昌,鞠文泰就该紧张兮兮了。
班超三十六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傅介子几十人出使,就敢在朝廷上斩杀其王。
中原来的使者,一向胆大敢为,若是让他们金自己五步之内,或许真要危险了。
“搜过身了吗?”鞠文泰问道。
“未曾,不过唐人已经交出了兵刃。”
鞠文泰问道:“有多少?”
“剑两口、匕首两支、短刀两柄、弩一具、掷刀若干。”侍从报上从宫门处得到的数字,鞠文泰听到候眼角忍不住抽了两下。
果然是汉使啊,几百年传统没有变过。
经历了一刻时间,王玄策与裴行俭两人终于踏上了大殿最中央的位置上。
宫中四面都有卫士环绕,
帘幕之下影影绰绰,似乎藏着兵马,而两掖之中,隐隐传来兵器碰撞的声音,似乎也藏了不少侍卫。
唉,彻底不行了。
王玄策叹了口气,放首如此严密,莫说傅介子班超,便是专诸要离也做不成。
站立片刻,乐声乃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王玄策身上,但也有人看着裴行俭手中的木匣,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看样子……似乎能装下一颗人头?
鞠文泰眼皮一跳,或许真的是一颗人头,用来威胁寡人?
不等鞠文泰胡思乱想更多,王玄策上前一步,弯腰作揖。
“大唐吴王府谘议参军、检校礼部本司郎中、朝请大夫充燕然道行军记室王玄策,奉左武卫大将军、扬州大都督、安州刺史、燕然道行军大总管吴王令,乃使高昌!”王玄策直身立于廷中,目光炯炯,身姿高昂,锐气难挡。
王玄策被征调入行军,李恪自然授予了他与他先前品阶相仿的官职,而在行军中充任的官职则是记室,也可以叫做记室参军事,仅次于长史、司马之下,参议军务。
鞠文泰听到王玄策的话,不禁疑惑起来,哪里来的吴王令,为何还有燕然道行军?
莫要欺负某不懂地理,燕然山分明在漠北,怎么可
能在西域?
“足下为何而来?”蒙辛大声问道,他眉头略皱,似乎察觉出王玄策来者不善,可又实在想不明白是何缘故。
王玄策大声说道:“奉吴王令,命高昌筹军粮草料,限三日内供军需!”
什么?
鞠文泰的脸顿时黑了下来,让我高昌筹办军粮,这唐人究竟在说什么胡话?
“唐使戏言乎?”鞠文泰压着怒气,沉声问道。
“使者无戏言。”王玄策看着鞠文泰,报以同样的目光。
鞠文泰顿时火了,一锤地毯,大声喝令:“拿下这两个狂徒!”
若在平日,鞠文泰还不会有如此愤怒,但是在此时,正逢元日,本心想唐使祝贺,却不料被索要军粮,气的鞠文泰七窍生烟,更加满腹狐疑。
而王玄策仍旧大声读着手中的军令:“奉燕然道行军大总管令,限高昌县令三日内筹军粮十万斗,车马若干并附马草……”
一听王玄策的话,鞠文泰的怒意更盛。
高昌县令?
吾堂堂高昌王,难道唐人只以为吾为一县令吗?
“拿下!”鞠文泰大声喝道,殿中卫士立刻上前。
藏在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