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7章 战果并不赫赫(1 / 2)

加入书签

张欣一度怀疑,婆婆没了以后,公爹就是觉得了无生趣,只能拉人出去打猎散心。

因为是打猎散心。

五次亲征,战果其实并不赫赫。

一征,目标鞑靼,鞑靼部闻风而逃,明军只遇上零星的游虏,斩获百余人,胡寇数人及羊马辎重。

二征,目标瓦剌,三万瓦剌军与明军硬刚,明军数位大将阵亡,最后靠着火炮。歼灭数千人,俘虏十几位瓦剌王子,重创瓦剌部的同时,明军也损失惨重。

三征,目标兀良哈,兀良哈部避而不战,弃辎重牛羊马驼逃命远遁,追击斩杀兀良哈部数百人。

四征,还是兀良哈。兀良哈部依旧避战,追击途中鞑靼部被兀良哈部击溃,率军来降。

五征,目标鞑靼,鞑靼部远遁答兰纳木儿河,开始“敌进我退”的战术,没有任何遭遇战。

五次亲征,总的算下来,没干掉蒙古这三部多少人。

鞑靼,瓦剌,兀良哈,这三部本来自己就打得热热闹闹的。

哪怕公爹不去,他们三部自我消耗得非常好,哪一部也没有独大的可能。

公爹加进去以后,本意是三家都打,不让一家独大。

但实际上,反而有点像是打破了这个平衡。

公爹时常带人出去溜达的那会,对漠北的震慑是有的,但这种震慑力随着公爹崩逝,慢慢的就烟消云散了。

瞻基登基以后,弃地这事,跟她反反复复的聊过。

大明朝以农耕为立国之本,长期深入漠北作战,国家吃不消。

几十年的积攒,财力人力物力,最多也就只够一代君主去开疆拓土。

刘邦、吕雉、汉文帝、汉景帝,几代人积累的“财富”,汉武帝一朝就花光,“文景之治”一去不复返。

隋炀帝杨广,得益于“开皇之治”的繁荣,屡次出兵高句丽、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结果丢失了江山社稷。

唐玄宗李隆基,得益于几代人的财富积累,奉行开疆政策,结果兵疲民困,酿成“安史之乱”。

因为这些前车之鉴,瞻基倾向于宣德朝还需要再积累沉淀。

所以宣德朝收缩了防线,让国内的富裕起来再说。

当然,那会朝廷上没有人支持开疆辟土,文官话语权极大,也是瞻基决定沉淀的主要原因。

张欣这会,就有点矛盾。

国内这会要说富裕,那不可能。

只能说这几年国库有了白银垫底,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一些而已,京城的皇城还在盖着,地方建设也在陆续展开。

开疆辟土一事,在经济上还是有点窘迫的。

朱高炽现在在公爹跟前能说得上话。

那么是不是劝一下公爹,先停一下打漠北的步伐,大力搞搞民生?

上辈子那样,几年存一笔钱,存一批粮食,出去打个月,粮食用光了就得班师回朝。

打个百八次,也打不出个结果来。

不如不去。

重兵压着防线一点点往外推,可能还比较有用。

不过张欣更倾向于,打就倾尽全力打,直接打到服。

鞑靼,瓦剌,兀良哈这三部,如果能为明朝所用,那才是开疆辟土的利器。

鞑靼部代表蒙古本部,号召力很强。

瓦剌的重甲骑兵单兵战力最强。

兀良哈部,骁勇善战,蒙古骑兵的精锐,多出自兀良哈部,当年横扫欧罗大陆的速不台、兀良合台、阿术,祖孙三代名将,都是兀良哈部的人。

对了!真蠢!

张欣暗骂一声自己!

差点忘了最重要的神机营。

这次征交趾比上辈子提前了,但跟上辈子一样,得了神机枪炮法,神机营要赶紧张罗起来。

漠北的骑兵最怕的就是神机营的火器。

火炮,火统,重炮,大连珠炮,兵车,只要一上,骑兵就闻风丧胆。

公爹后来带着神机营出去,战术基本用三句话来概括: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最后步兵上。

上辈子苦于没钱,造这些东西的时候抠抠搜搜的,那会神机营整个营只有三千六百杆火铳,大连珠炮两百杆。

这会她砸钱也把整个神机营的配置砸上去。

再一个,从璆琳工坊跟制糖工坊这些匠人这两年以来的创新就知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要鼓励他们折腾,钱给到位,更新更好用的火器只会源源不断的研究出来。

神机营远远可以比上辈子更好。

对,还有三段击。

这个回头也得跟朱高炽闲聊透露一下。

火铳射击间隙过长,早期就是火统手全上,齐射一轮就哑了。

等他们装填完弹药,两军都绞杀在一起分不清敌我,这火统队就没了用武之地。

后来才调整出来三段击,将三人分一个小组,第一个人射击后退至队尾装填弹药,第二人上前开火,以此类推交替射击。

三段击的战术出来以后,反正,蒙古那些人,全都是避战。

“殿下,太晚了。”

张欣还在奋笔疾书的时候,挽袖忍不住催促。

“哦哦哦,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