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 错了,就得认,且改之(1 / 2)

加入书签

“吴尚宫。”

想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张欣转身冲一直在她们三个背后做背景的吴尚宫招手。

“是,世子妃。”

“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咱们宫里的女官是怎么设的呀。”

“是,世子妃。”

朱智明跟朱安乐都上过一次当,被张欣抓去了棚区帮忙,这次张欣一叫吴尚宫,她们俩同时都有不祥的预感。

齐刷刷的站起来准备走人。

“你们俩别想跑,坐着一起听!”

“啊,为什么?”

“嫂子给你们整个官当当!!!”

“呃,我们是郡主,不比官大?”

“那可不一样!郡主是好听,也就能管自己宫里那些人,当官就不一样的。千古作业一大抄,咱们皇祖父宫里用的女官,我想在北平设一套。招女工啊,管女工啊,跟布政司那边商量一下归女官管。省得想用人的时候,没得用。”

张欣觉得,反正最后都是要迁都的,还不如提早弄好自己的班底。

“哇,嫂子,胃口好大。”

“嫂子,人有三急!”

“急你个大头鬼,老实坐下来听课。回头我抱着朱小胖让你们俩捏脸捏屁股!”

“十下!”

“五下!”

“八下!”

“六下!”

“成交!!!”

一番讨价还价以后,两个小姑子总算是坐下来,乖乖跟张欣一起听吴尚宫讲古。

“这宫里啊,女官——”

张欣说是让吴尚宫给她讲讲,其实是让吴尚宫讲给两个小姑子听。

她貌似在听着,可思绪却已经发散到几十年前跟几十年后。

她跟吴尚宫在一起的时间那么久,平时的闲聊总会有意无意的把话头引到京师那边。

对比着自己的上辈子,原来很模糊的皇祖父的形象。

在吴尚宫的叙述里,一点点的全面了起来。

不得不说,她原来对皇祖父的印象确实很片面。

皇祖父做得不对的自然有,但做得很对的,也很不少。

明朝初建的时候,为防止像唐朝那样,宦官专权,外戚乱政,皇祖父的整个皇宫里用的主要都是女官。

管着女官的就是宫正司,设正副宫正各一位。正宫正官居正五品。

宫正司下面有六局,六局下面还有二十四司彤史。

整个皇宫里女官的总人数是三百人。

女官的选拔比选妃子还要严格。

首先是民间初选,由礼部或皇祖父指派的钦差大臣持诏书去往各个地方,探访参选女子品行是否端庄,言行举止是否合适,是否识字通文。

各个方面都合适了,才由参选人的家人送往京师由司礼监主持复选。

最终的选出以德才、品行为主,相貌为辅。

留下来的人才会分到各宫各司。

张欣上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六局打交道,深有感触。

多数的女官都是深藏不露的那种人。

任职的期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礼仪方面做得也好。

在内廷里,这些女官的言行举止跟教养影响了很多刚刚进宫,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妃嫔,颇给张欣减轻了管理公爹后宫的压力。

大多数复杂又繁琐的宫务她们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张欣很多跟商贾有关的认识跟认知,都是从女官身上学到的。

紫禁城里,主子没几个人,人可是真不少。

几千号人的吃喝拉撒,名义上是司礼监跟女官们管着。

但其实大多是女官们在干活。

太监想进宫,没有考核,没有选拔,就是噶一刀的事,能活下来,就大部分能进宫,啥都不会也能落个洒扫庭院,搬搬抬抬的活。

在洪武朝也好,永乐朝也好,太监的个人素质根本就没法跟女官相提并论,无论哪个方面都会收到女官的压制。

宫里宫外,大小事务,大部分都是六局一司的人主管。

对外选择供应皇城食材的商铺,供应皇城布匹的商行,谈价格,定品质,对内整理文书,登记造册,核算账册什么的都是女官出马。

所有的这些事情汇总完毕,回头交到张欣这里,张欣所需要做的,只是决断。

当时迁都到北平的时候,就一个皇城的采购,都把整个北平城的经济拉了起来。

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北平的繁荣就开始远胜原来的京师。

这些女官,在深宫里,就是埋没了。

大多数的女官都是才学兼备,小时品学兼优的女孩子,进宫时说好的五年一替换,因为太好用被留用,因为过了花季放出去了她们不好立足于宫外,成了一纸虚文。

她们本来可能会有个美满的家庭,却大部分只能在宫中终老。

而且,因为南边多书香世家,女官也多出于江南,在北平这地界生活,都要很久才能习惯。

宫中的规矩众多,底层女官的日子,跟宫女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小心丧命也会发生。

到了永乐朝中期,吃了亏的南边人家,再也不热衷于送女儿进宫做女官。

北边底蕴不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