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海参崴会战(一)(2 / 2)

加入书签

太平洋可以称得上1句海阔天空了。

身在珲春的左念微在收到海军的捷报之后,立即电令前线部队加紧对海参崴的合围,同时令在山东、辽东的两个混成旅做好登6准备,登6地点就是湾内的勒富岛,完成对海参崴的合围,两面夹击,争取在冬季来临之前攻下海参崴。

6月初,海参崴外已经汇集了5个集团军,共计1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4个混成旅,近20万人,1400门大炮,而海参崴的俄军也动员、集结了近15万人,890门大炮。

从开战至今,双方在外东北投入的兵力已直逼百万,其中近半数都汇聚在海参崴,说是决1死战也不为过。

此会战,若是国防军胜,沙俄就要考虑集重兵于赤塔,以保证外东北的颓势不会继续向贝加尔湖蔓延,尽管国防军彼时未必有能力穿越贝加尔湖东段的那片烂地。

若是俄军胜,国防军很有可能就要顿兵于海参崴城下,等待下1次窗口期的到来,甚至在这场战争中无法收复海参崴。

因此,双方对于这场战斗均投入了十2分的心力,海参崴后路渺茫,不由得库罗帕特金不下定决心,但双方之间的兵力差距依然让这位“智将”忧心忡忡。

从双城子的战斗来看,中国军队的实力与本国相差无几,至少库洛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但俄军中有着大量的征召兵,而库洛帕特金无法确定中国军队中的兵员素质如何,不过,在进行推演的过程中,库洛帕特金依然将全部的中国军队的士兵当作了与帝国正规军等同的士兵,做好了最坏的决定。

事实上,情况可能比库洛帕特金想的更加糟糕,国防军中装备的大炮数量超越了库洛帕特金掌握的情报中体现的部分,尤其是新式的克虏伯150重炮,这1新锐武器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错误的大炮数量对于俄军来说将是噩梦。

1903年6月19日,国防军第1集团军在绥芬河1线发起了攻势,揭开了海参崴会战的序幕。

6月19日,黎明时分,位于虾蟆塘以北的炮兵阵地开始向对岸的俄军阵线倾泻炮火,作为先锋部队的第7混成旅开始渡河。

围绕着整个海参崴的战线包含了双城子等诸多周围城镇、河流和山地,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双方都不可能处处布防,全线进攻。

因此海参崴会战的第1阶段必然是分阶段分区域的重点作战,双方将围绕海6各个关键节点进行残酷的攻防战。

从战略角度,国防军的主要作战目标自然是要力求以优势兵力围歼海参崴内沙俄军队,打出歼灭战,以此肃清整个外东北的俄军主要军事力量。

第1场主要战斗发生在东岸的拉兹多利诺耶,这所沙俄城镇作为海参崴西北方的布局核心之1,俄军东西伯利亚第2军在此处布置了超过15万人的军队,并修建了1座优秀的防线。

依托当地数条季节性溪流和沟渠,俄军在此处增设了近百道长短不1的堑壕,小镇东南方的小高地上还架设了炮兵阵地,6十余门火炮和充足的弹药不仅仅是火力支援,更是俄军的定心丸。

在防线两侧,赶来支援的贝加尔湖哥萨克旅的骑兵部队为俄军两翼提供了掩护,使得这座小镇成为1块难啃的骨头。

1路高歌的第7混成旅在这里碰了1个大跟头,但好在第1集团军的后续部队——第6师及时赶到,在拉兹多利诺耶外围建立起前进阵地,准备接应后续的火炮部队的抵达。

随后的几日,双方在小镇的周围进行了多轮的试探进攻,但第6师并没有急着大规模进攻,对面的俄军倒也沉得住气,奉行着敌不动我不动的准则,龟缩在阵线内加固着防线。

第6师:我在等重炮,你在等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