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千里营救(1 / 2)
景千影哪里料到,秦风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语不惊人死不休。
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抄起剑鞘,重重地敲在马屁股上。
战马受了惊,直接狂奔出去。
看着秦风远去的背影,景千影恶狠狠的白了一眼,嘴里却小声嘀咕了一句:“只有英豪才配得上我,想娶我?先把北狄打败再说吧。”
秦风与宁虎狂奔至官道,带领一百卫士,星夜赶程,朝着数千里外的北溪县而去。
几乎是秦风刚离京,李湛便快步跑进御书房。
正要开口禀报,却被梁帝抢先打断:“秦风小儿,离京了?”
李湛一愣,不可置信道:“圣人怎知?莫不是圣人能未卜先知?”
梁帝手里捧着兵策,全神贯注的品读着秦风之前在净衣礼上,制定的防守反击之策,云淡风轻道:“未卜先知?我看是理所当然才是。秦风小儿向来把家族亲人看的比命都重要,如今秦夫人落难,那厮怎能不急?”
“而且这厮看似无法无天,行事乖张,实则心细如发,知道私调军马乃大罪,便只带了一百人前往北溪县,军事变成私事,朕就算有心苛责,也找不到借口。”
闻听此
言,李湛看梁帝的眼神尽是钦佩和畏惧。
仿佛这天下诸事,皆瞒不过梁帝法眼。
犹豫再三,李湛还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营救秦夫人,免不了与北狄人短兵相接,万一出了什么岔子,该如何是好?”
梁帝却轻哼一声,不以为然:“他若死了,便是他自己冒失,与朕何干?他若成功了,朕便免去秦夫人的罪责,让秦家人……团聚。”
李湛微微低下头,恭维道:“圣人说得对。”
京都,高府。
一壶上好的黄酒,正煮得热气腾腾,偌大的会客室都弥漫着沁人酒香。
户部尚书李旭,端起一杯热酒,吹拂了两口,浅酌轻品,眼神尽是赞赏:“此酒入口醇厚,回甘无穷,就算比起进贡佳酿,也毫不逊色。太尉大人好品味。”
对面白发白须,坐如古钟的老者,流露出一抹谦逊而深邃笑意:“李大人造访,老夫又岂能怠慢?听说秦府少爷,昨夜离京奔赴祖地,今日东来紫气就将李大人吹来了,真是巧。”
李旭满脸笑意,虽然明白高太尉在讽刺自己,忌惮秦风小儿,只有秦风小儿不在京都,他才敢冒头。
李旭也不生气。
毕竟高太尉可是三公之一,朝中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任何人能得到高太尉相助,朝堂之路都将事半功倍。
刘旭再次端起酒杯,脸不红心不跳,云淡风轻道:“如今大梁上下,万众一心,皆以国战为重。我等即便与秦天虎政见不合,却也只能暂避锋芒,不便再插手战事。但如今北狄剑走偏锋,竟直取北溪县秦家祖地,一旦秦夫人落入北狄之手,为了战局着想,也为了国之大计考量,秦天虎都不适合再指挥此战。”
说到这,李旭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装模作样地作揖道:“太尉大人,我等应当以国之大计为重。”
这话的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白。
只要秦夫人沦为北狄人质一事落实,就是弹劾秦天虎的最好时机!
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决不能错过!
高明坐镇朝堂半生,这种利害关系,自然是了然于心。
但面对刘旭毫不遮掩的暗示,高明却显得兴趣不大,左手拂袖,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李大人,现在不是朝堂之上,你我之间只谈私事,不谈国事,这黄酒当趁热喝,凉了伤胃。”
对于高明的冷淡回应,李旭似乎早
有预感,没有半点意外,笑呵呵的拿起酒杯,却并未急着喝,而是话锋一转,来了一句:“听说贵公子自从离开五湖酒楼,便一蹶不振,如今秦风小儿离京,不知贵公子可好些了?”
此言一出。
刚才还气定神闲的高明,脸色顿时一僵。
高明位列三公不假,但李旭也是尚书令,虽地位相差些许,但手中的权力,却相差无几,故而高明讽刺李旭忌惮秦风,李旭马上礼尚往来,反讽高明之子被秦风吓破了胆。
高明虽心中极为不悦,却又不好发作。
而且高嵩一事,一直是高明的心结。
高明虽是二皇子一脉,但向来退居幕后,从不直接插手朝中争斗,单凭这一点,秦天虎就该感恩戴德。
可偏偏秦风那厮天生反骨,竟然不管不顾,将高嵩吓成魇症,已经数日闭门不出。
高明老来得子,对于高嵩极为宠爱。
高明虽从未言明,但心里早已经对秦风那厮恨入骨髓。
沉默片刻,高明放下酒杯,冲李旭一拱手:“多谢李大人关心,犬子无恙。老夫突然想起还有些私事要处置,不便多陪李大人,改日自当登门谢罪。”
被高明下
了逐客令,李旭非但不生气,反倒心中尽是欣喜。
只要有了高明插手,弹劾秦天虎一事,便是水到渠成!
此时,秦风已经离京八百里。
长途奔波,人马俱疲,没办法只能在就近县城整顿。
秦风等人就地歇息,而从京都起来的一百零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