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蛮王之争(3)(1 / 2)
马良经常给马谡卖关子,倒不是有意要卖弄自己的才学。
他也是跟老师庞德公学来的,只不过想增加弟弟的读书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效果。
马谡一看兄长确实有些着急了,但他并没有出具体的办法,而是把“田忌赛马”的故事讲了出来。
这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在当时虽然流传不是很广,但马良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读书人,还是有一些印象的,他不由眼前一亮。
“田忌赛马”的道理并不复杂,设计的难度也不大,马良很快就把方案打好了腹稿!
在马谡看来,实施这个计策,最大的障碍就是沙摩柯,如果沙摩柯非要赢得光明磊落,采取硬碰硬的打法,就没有办法了。
马谡自己不出具体方案,而是给出了“田忌赛马”的故事,是有意要把功劳让给兄长。
其实,在这些来,马谡看似是在观看比武,实际上他也是在认真观摩,他的武艺有很大的长进。
但他也没有忽略马良和沙摩柯的谈话,因为他们的谈话,都是围绕比武展开的,并不影响他的观摩,而且沙摩柯对他们武艺的评价,对马谡的启发也很大。
听了沙摩柯的介绍,其他几个部落参加比试人员的武艺高低,马谡也有了正确的评价。
经过综合分析,马谡发现,如果按武功高低顺序派人出战,雄溪部落胜率不足四成,但如果谋划得当,获得胜利并没有什么难度。
马谡能够制定出完美的计划,但他却没有把握服沙摩柯采用这个方案,就索性把皮球踢给了马良。
马谡没有把握,是因为他不了解沙摩柯。
这些来,马良和沙摩柯在一起,对他的性格已经了解较深。
要是搁在以往,初出茅庐的沙摩柯,自诩清高,性情耿直,肯定不会使用投机取巧的方案,但经过在襄阳的数年历练,见惯了尔虞我诈,性格已然改变。
虽然还是保持了原来恩怨分明、光明磊落的淳朴性格,但也变得圆滑多了,并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马良经过与沙摩柯数十的交往,知道要想服他,自然还是从他的性格着手!
既然已经定下方略,马良也不着急了,就不动声色地与沙摩柯一起去观摩训练,他已经有了服沙摩柯的把握。
马良认真听完沙摩柯评论几个手下武功的优劣,他很自然的问道:“沙兄,这武艺的高低,也不是绝对的吧,我看他们几个练习比斗,其中应该还存在相克吧?”
沙摩柯一听马良提出的这个问题,不由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下子正好饶到了他的痒处。
因为沙摩柯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武艺之间的相克,并摸索出了应对办法,其实也是笨办法,就是多练几套武艺而已,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也就是沙摩柯,换做部落的其他人,这条路还真行不通,因为顶级成套的武艺,可不好找!
一套顶级武艺,就可以造就一个高手,要想找很多套武艺,难度非常之大,更难的是学会这些武艺!
作为雄溪部落的继承人,部落里珍藏的武艺可不少,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涉及,沙摩柯作为酋长继承人,都能参悟和修炼。
沙摩柯可不是那种傻大个,他不但赋异禀,神力惊人,而且在武道上的悟性,也属上乘。
沙摩柯不畏艰难,用心参悟,埋头苦练,把那些武功都基本学会了,其中还有几套,他练得非常纯熟,这才能够打遍五溪蛮五大部落无敌手。
但凡那些武艺高强之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做到自己可以克制人家而不被他人克制,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是成为高手的必备条件。
练习武艺可以专精一门,但绝不能孤陋寡闻,所谓的“拳打不识”,就是这个意思。
沙摩柯心里得意,但回答马良的问题可不慢,他对着马良一抱拳,用钦佩的语气道:
“马先生真是慧眼如炬,你一个不谙武功的读书人,居然看出了武术的精要之处,佩服,佩服!
按照正常的谈话方式,马良后面的话,肯定是要向沙摩柯这个行家里手请教,练习武艺怎么才能不被克制?
那么,沙摩柯就会侃侃而谈,非常谦虚的把自己的应对之法和盘托出,不着痕迹地自吹自擂一番,马良则少不得一番夸赞!
花花轿子人抬人,不管是“以文会友”,还是“不打不相识”,都是这个道理,互相吹捧是必不可少的!
谁知道这次马良是为了服沙摩柯使用“田忌赛马”之法,其实就是要把排兵布阵的权利拿到手,他可不想跑了题,不心把话题扯远了!
于是,马良并不正面回答沙摩柯的夸奖,不着痕迹把话题拉到了蛮王之争上,对沙摩柯道:
“沙兄,这次蛮王之争,想必对你非常重要,为了让沙兄手下勇士在比武时不受他饶克制,我想及时调整出场人员的顺序,这是很有必要的!沙兄本人也要参加比试,无暇顾及这些事。如果沙兄信得过我,不如由我来临时调整出场人员的顺序,你看如何?”
沙摩柯作为酋长继承人,脑子反应也不慢,很快就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