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2 / 2)
有任何帮助。
反而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乱,诱使民众们不务正业。
他们不允许开设私塾,‘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在各郡县设立了专门培养法律人才的“学室”。
让“史”或者“令史”来教导学生。
《内史杂》规定,“非史子也,毋敢学学室”,所以有很多观点都认为在学室中学习的人,都为国家预备官员。
这也是为了弥补大量读书人都为六国贵族,并且不愿投身秦朝做官的官员空缺。
始皇的眼界和布局在某种情况上来说,的确十分超前,这也是许多人在两千年后还依旧如此怀念他的原因——若当时他能多活二十年,秦朝必定安稳许多,若扶苏继位,有仁政思想的他对内修养生息,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和现在大不相同。
所以此时嬴政便又从后世的学校中得到了启发。
若把知识划分为低,高,大三类。
那岂不是可以让学了低类知识的人去做符合低类知识的活计,学了高类知识的人去做高类知识的活计。
不过此时的他又有一个疑问。
徐姑娘都学了大类知识了,怎么连他之后的皇帝顺序都说不出来。
难道这和她口中的‘艺术’有关吗。
专门教导艺术的大学......那想必一定也有专门教导律法或做官的学校吧。
几位皇帝都在头脑风暴,但几个孩子却一个比一个骄傲的报出来了自己的成绩和学校。
徐雪筠一听,好家伙,就算不是985,211的,也都是一本。
也是,毕竟从小到大哪里偏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