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夸大其词(1 / 2)

加入书签

张母看了看这会街上拥挤的行人,担忧道:“我们先去买肉吧,晚了怕买不到好的了。”

众人点头,于是几人便去了方小虎的猪肉摊。

“张叔,婶子,你们来买猪肉啊?”

张奶奶:“对,方老板,我要二十斤五花肉,一个前腿肉,猪脚你这有几只啊,我全部要了,对了,猪头还在吗,要是在的话,猪头我也要了。”

“哎,好,婶子,今天杀了两头猪,这会还早,所以猪脚都还在,猪头也有两个,婶子要得了吗?”

“行,都要了。”

张奶奶想着反正家里能做卤肉,到时候多做点,老大和老二媳妇回娘家还可以带些回去。

“好,婶子,那我全部给你们装上。”

方小虎将张奶奶要的猪肉,猪脚,猪头全部称好,张奶奶将钱付了,又和方小虎说了东西先放在这,等他们买完东西回来,再来拿。

一行人便在西街逛了起来,西街这边卖的东西比较多,也比较便宜。

张家人又买了一些炒熟的花生瓜子,到时候用来待客也可以用走亲访友,点心没有买,毕竟月月自己也会做,而且张家人更喜欢吃。

又遇上卖羊肉的,张允月想着来这快半年了,还没有吃过烧烤,正好可以烤羊肉,于是直接大手一挥,向羊肉贩子要了半扇羊肉。

“阿爷,阿奶,我们是不是还要买对联啊。”

“对,还要买几个红灯笼挂在大门上,还有院子里。”

张行浩:“阿奶,月月,我刚才看见那边有卖对联和红灯笼的。”说完,手指向一个方向。

“行,那我们先去将对联和红灯笼买了。”

“卖对联喽,卖对联喽。”

“婶子,看看对联,我这的对联都是秀才老爷写的,挂上我这的对联,保佑家里孩子以后也能考上秀才老爷。”

张允月顺着卖对联的叫卖声,走到摊前,虽然老板的话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这个摊子上的对联的字确实很好看。

“阿爷,阿奶,这儿的对俩的字都写得挺好的,我们就在这买吧。”

张爷爷点头:“行,我看写这对联的人,应该也是读书多年的。”

于是几人便在摊前,选寓意比较好的对联,一共选了十来副对联和三幅门神,到时候新宅老宅作坊都要贴上,还有大堂,以及各个房间也都要贴。

又在摊子旁边的灯笼摊,买了十来对的灯笼,今年第一年在新宅过年,大家都想将新宅弄得红红火火一些。

因为灯笼都比较大,不适合一直拿着走,街上行人多,容易挤坏。

张爷爷和张父他们便将张母,朱氏背篓里装着的一些东西,合在张父他们男子背的两个背篓里,让张家男子们先出城,放在牛车上。

然后他们再回来将买的猪肉也背回牛车上放着,再去米铺买一百斤大米,二十斤糯米,这样张爷爷他们就不必再进镇里。

到时候等张奶奶,张母她们买完剩下的东西出城集合就行。

毕竟大的重的东西都已经买好了,其余的就算多,这还有好几个人,也能一人再背一点,也不累。

接下来,张奶奶带着大家又买了一些香蜡纸烛,鞭炮。

张允月想做点饼干过年的时候当零嘴,便去了牲畜市场那边,买了一些牛奶。

然后又去了杂货铺买了一些油纸,主要是糯米已经买好,今天回去准备打糍粑,到时候好用油纸来包装做好的饼干和糍粑。

张母和朱氏想着还要回娘家,两人商量去布坊给娘家买几匹布带上。

于是两人在布坊一人挑了四匹布,够家里的人一人做身衣服,还能剩下不少。

然后路过酒铺,两人又一人买了五斤店里上好的清溪酒。

见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时间也不早了,张奶奶便带着大家出了镇子。

张爷爷他们已经在城门口那等着了,牛车和马车也在拴在路边的树上。

张父和张程接过几人的背篓,将背篓放在牛车上。

张奶奶他们又坐回马车,一家人这才打道回府。

因为在镇上耽搁了一上午,大家到家也都有点饿了。

为了能快点吃上饭,朱氏和张母便准备做面条,正好家里有留下来的油辣椒和脆哨,再一人煎个鸡蛋就行了。

张允月趁张母她们在揉面,将买来的二十斤糯米留下三斤用来做鲊肉,剩下的全部用热水泡上,一会吃完午饭,就能开始蒸糯米。

“阿爷,阿爹,二叔,糯米我已经用热水泡上了。”

张父点头:“行,一会吃完饭我就将碓(dui四声)窝洗干净。”

没多久,张母和朱氏的面条也煮好了,鸡蛋也煎好了,其他都是现成的。

吃完面条,张允月用手捏了一下糯米,已经能捏碎了,便拿到厨房灶上蒸了起来。

“阿娘,糯米蒸上了,我准备做些小零嘴出来,过年的时候大家吃,一会要去旁边的老宅子用烤炉,你看着点灶上的糯米。”

“行,你喊你大哥,二哥跟你一起做啊,别一个人做,累着自己。”

“嗯嗯,我知道。”

张允月便在厨房先拿了一些面粉混着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