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白衣大食人的诚意(1 / 2)
两三万火绳枪,铸造厂不断扩大规模全力生产,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一年半时间才能生产出这么火器,还不说配套的弹药补给、训练等等。
所有的事情全部算进去,安江顺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自己对征西军火器化的初步设想。
科学是一个很严谨的东西,安江顺就算是再着急也不会再去催促杨迪等人,因为那样是在犯罪,差了一丝一毫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不可弥补的大错误。
就例如火绳枪和火炮都是有炸膛的可能,偶尔出现一次大家心里都有准备,但若是因为安江顺催促的太着急,下面的生产偷工减料了,又或者在着急的情况下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技术用了进来,本来是偶尔出现,并且是因为使用不当保养不当造成的炸膛事故成为了一种经常的偶尔事件。
那可是会对军中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并且士卒们也会天生就对火枪产生一种不信任,哪怕是后面改进了,这种不信任也不会完全消失。
战士不再信任自己的武器,第二个老婆,这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科学还是必须要去遵守他的基本规律,安江顺能做的就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扩大铸造厂规模,扩大炼铁厂的规模,开辟更多的矿场。
不管是煤矿还是铁矿,都需要开辟更多的矿场。
有天竺这样一个巨大的粮仓,安江顺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资源调配,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就着重于发展采矿业冶炼业。
反正在各地控制力没有削
弱之前,粮食不会成为征西军的困难。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些发展采矿业冶炼业的地方就会完全放弃农业发展,只是相对而言。
一般的农民该干嘛还是干嘛,这里说的主要是指城市军民和工人,有天竺以及东南亚地区这些地方作为粮食基地,一定程度上是不用担心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粮食缺口。
如果不是这样的粮仓支撑,安江顺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做到如此的发展,打仗,不仅仅消耗的是人口,还要消耗金钱,以及粮草。
几十万大军还有相应的辅兵民夫等等,这些征召到军队后,那就是完全脱产了,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还有城市居民、手工工作者、官员等等这些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你说要是没有像天竺啊、东南亚啊这些逐渐被征西军牢牢把控的粮食产地,征西军能发展的这么快a?
很显然,结果是不可能的,就例如现在的火药武器铸造工厂,从最低等的奴工到高级工匠等等所有的生产者现如今已经超过了七千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涨,手工生产又是一个非常耗费体力的工作,所有人那都是大胃口,相当能吃,七千人一天干掉的大米都超过了四千斤,一个月下来就是十万多斤,还不算肉食啊,蔬菜啊等等。
一个工业化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工业科技本身,还需要有强大的农业民生基础,否则就是一条腿走路,迟早都会倒下。
作为一个经历过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安江顺
深知历史上的种种教训,所以他在重视工业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更为重视民生的发展。
“民生是所有事情的基础。”
这一句话,安江顺不止一次的对所有的征西军中高官员说到。
前线火枪团的初战取得了还算完美的一次首秀,这个消息安江顺也是半个月之后才收到,飞鸽传书的限制,安江顺只能指导大概情况,火枪团加上步兵营只牺牲了不到二十人,受伤过百人就将上千的马匪骑兵击溃,而且几乎歼灭。
虽然还没有看到详细的战报,但有这个,安江顺就已经满意了。
只要证明了火绳枪以及火枪战术的实战效果这就足够了。
而且这个时候安江顺突然也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雨水还是很规律的,而北非地区更是干燥气候为主,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雨天少,限制火绳枪的天时不多。
只要不是倒霉在打仗的时候突然就碰上了雷暴天气,火绳枪的威力就能尽情的发挥。
当然,最好的情况还是杨迪他们这些人能够尽快的将燧发枪研发出来,只有有了燧发枪之后,才能进一步的不必担心气候潮湿对火枪的影响。
虽然碰到下雨天,燧发枪也一样的不靠谱,但也远比火绳枪更好,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润就导致火绳熄灭这样的情况。
“第一火枪团取得了第一次胜利,虽然只是一个小胜利,但也说明了我们火枪团的厉害。”
莫文秋在战后对所有火枪兵训话到:“我们顶着的是第一火枪团的称号,未来我们还可能是第一
火枪营、第一火枪师,所以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要恪守本心,认真训练,打更多胜仗!”
“不仅是你们,我这个校尉也是一样,若是在日后表现的不够好,未来一样会被撤职,所以你们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滥竽充数,我莫文秋第一个不答应!”
“是!是!是!”
经历了第一次战斗的胜利,火枪团的军魂算是有了雏形了,接下来就是要让火枪团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