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国葬(下)(1 / 2)
现在的大唐朝廷国库确实太缺钱了,两位圣人的国葬需要的开销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非要拿出一个数字,安江顺会告诉你,从陪葬品到墓室修建到下葬所有所有开支全部加在一起花掉了大唐四五年的财政收入,注意是财政收入不是结余。
可以想象李豫是掏出了怎么样的本钱才能将自己的父亲、祖父顺利下葬,安江顺提出的军政财三权改革就是为了尽量的减少朝廷财政浪费,尽可能减少财政浪费,要知道很多地方在征收税收的时候可是在中间卡了不少,尤其是州太守可以截留一部分钱款,更是让很多官员有了可趁之机趁机欺上瞒下。
而安江顺进行的军政财三权改革后,每年的夏秋两次征税所有税款将全部上交户部衙门,而后再由互补衙门按照军费、行政开支、工程建设等方面拨款到相应的部门,再由各个部门将钱款分发给下一级衙门。
五月十九日上午,李隆基陵园,李隆基的棺椁已经送进了地下墓室,在两队皇帝亲兵的护送下,工匠从主墓室缓步退出墓室,每到一个转角工匠就会在士兵的监督下将预先设置的机关打开,这些机关都是一次性的,只要启动就不能逆向停止。
这些机关有落石,有滚木,也有弩箭,还有大量有毒液体,之所以搞的这么复杂就是为了不让盗墓贼进入地下墓室,在大唐没有衰落之前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发生,所有皇陵那都是有皇室禁军驻守,一般的盗墓贼谁敢招惹?
“至德五年岁末,圣人崩……”
工匠和士卒全部退出来了,作为主祭人的安江顺走到陵墓入口开始诵读祭文,长长的祭文足足两千余字,“……孝孙李豫、孝女李月婵于宝应元年五月
十九日祭!”
“封墓!”
祭文读完,安江顺大声对所有人吼道,落下墓室入口断龙石,而后大量士卒上前将入口用泥土掩埋,并且撒上草种,很快这些新土就会长满草皮,过几年,就算是当初修建墓室入口的工匠回到此地也找不到准确的墓室入口。
皇陵的修建历来都是一个匠头负责一块区域,在墓室修建完成后立刻烧毁设计图纸,同时守陵军队也会日夜巡逻,皇陵的主墓室深入大山地下数十米,盗墓贼就算躲过了守陵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找到墓室的准确位置。
“众人祭拜!”
“二叩首!”
“三叩首!”
“祭拜结束!”
庞大的祭拜人群在安江顺的指挥下朝着李隆基陵寝祭拜,乌泱泱数万人的跪拜看起来异常壮观
……
李隆基的下葬完成便是李亨的葬礼,父子两人的陵墓隔着一条小河,李隆基在东边,李亨在西边,既然生的时候不能交心,解开误会,那便在地下父子两人再畅快的敞开心扉,解开所有的误会吧。
两位圣人相继下葬,站在渭水南岸,安江顺再看了一眼渭水以北的众多大唐皇室陵园,这些日子大部分陵园已经修复,史思明这家伙留下的痕迹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
看着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奔腾的渭水,安江顺转身对身边的李豫说到:“太子殿下,葬礼已经结束,根据钦天监计算的日子,你的登基典礼将在六月八日举行,从此这天下就真正交到你手中了。”
“姑父放心,侄儿一定会做好这个皇帝,为天下百姓造福!”
“皇帝啊,很多人都想做,但是绝大部分都做不好。”安江顺对李豫说到:“长安周边资源逐渐缺少,现在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
再修建几条运河连通长安和渭水,河水,修建更多沟渠。第二个办法就是迁都。”
看了看李豫,安江顺又补充说到:“如果太子不愿迁都,那便还是将雒阳设为东都,在长安改建工程完成前,皇室和朝廷各部主要在雒阳办公。”
“长安人口越来越多,长安周边不少树林都被砍伐一空,长此以往下去,我是真担心长安成为一边荒漠之城啊。”安江顺担心的说到,想想后世的西北地区,再看看他现在所在的大唐,景象完全不一样。一个是黄色的苍凉,一个是绿意盎然。
“此外,微臣还有两个建议,一,加大煤炭的挖掘,推广煤炭的使用,二要推广砖石为主体结构的房屋,不能再以木制结构为主体,砖石结构不仅更为坚固,同时也能减少对木材的消耗。”
在回长安的路上,安江顺在方方面面给了李豫一些关于未来如何发展的方案,比如城市改造建设,尽快恢复农业,其中大范围的探查煤矿开采煤矿烧制青砖,红砖这是大唐未来必须的道路,至少在大城市必须这样,不然这无休止的木材消耗,森林是承受不住的。
拥有现代眼光的安江顺绝对不能让这个世界的大唐也犯下这样的错误,既然有能力那就应该为后代留下一个宝藏,而不是满目疮痍。
“能有姑父在,真乃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啊。”
“我现在只希望这天下能够长治久安,这样我们这些老一辈的军人也算死得其所了。”安江顺对李豫说到。
李豫面露苦涩,这姑父哪儿都好,就是这几个月来,安江顺时常会提到死亡,也不知道是真的老了,还是因为李亨和李隆基的相继离世让安江顺觉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