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大唐同文馆(1 / 2)
“说吧,什么事要求到朕这儿来。”李隆基问到安江顺,安江顺回到:“陛下,臣在家中与妻子闲聊时,月婵提到她听说如今有很多商人打算去外邦做买卖。”
“这不是好事儿吗?出去的商人越多,朝廷不是才能收到更多税收吗?还有雇佣朝廷军队的佣金,那也是一大笔开支啊,不仅节约了军费还帮朝廷练兵。”李隆基有些奇怪的问到安江顺,这些不是安江顺计划之中的事情吗?
“陛下,臣要说的事情与此相关,但不完全是此事。”安江顺对李隆基说到,“陛下,这我国商人去外邦做生意,赚外邦银子带回本国所需货物那自然是好事儿,不过刚才和月婵聊天时,臣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事关百姓利益,所以臣这才急忙赶进宫想与陛下商议此事。”
“直接说嘛,扭扭捏捏的这还是你安江顺吗?”李隆基瞪了安江顺一眼,说了大半天,还不进入整体,就在这儿吊人胃口。
见到李隆基吓人的目光,安江顺一个激灵赶紧说了出来:“陛下,此前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不通!”
“语言不通?”
“对,语言不通,大唐内很少有人懂得外邦语言,这样一来,我大唐出国商人到其他地方很容易受到外邦人欺骗,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是朝廷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毕竟就算是国内商人与商人之间还存在纠纷,更别说在外邦了。”
“一旦有了什么冲突,很容易打击到商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愿再出国贸易,那对朝廷可是巨大的损失。”
“既然安卿主动找上朕,想必是找到解决办法了吧?”
“正是,进宫路上,臣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案,那边是由朝廷带头建设语言学
校,培养一批专门的语言人才,一些品学兼优的可以录用到鸿胪寺任职,而一般的人则可以到帝国其他地方教授学生或者成为出国商业活动的译者。”
“朝廷办学校,这倒是个好法子,这样既帮助了商人,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也能够为朝廷培养一批语言人才,以往鸿胪寺就经常出现语言不通导致外邦使团前来朝贡出现误会的事情,当初若是有安卿在,或许早就想到了这个解决法子。”
李隆基大手一挥说到:“那就办吧。”
安江顺哭笑不得,这皇帝把这事儿当成什么简单的事情了,安江顺赶紧对李隆基说道:“陛下啊,你先听臣说完。”
“这办学校不是一个简单事情,校舍、学生、钱财这些我大唐都不缺,若是因为这点儿小事,臣也不必惊动陛下您了。”
“嗯,这倒也是,这么小个事情,你自己就能办了。”李隆基点点头,然后问到:“那你有什么困难需要朕帮忙?”
“老师,要教授外邦话,这老师不好找啊。”安江顺对李隆基说到:“周边一些国家,还比较方便,更远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臣想请陛下颁布一道圣旨,就以陛下名义,招募会大食,罗马等国家语言的人才前来长安当老师。”
“原来你安江顺打的是朕的主意啊。”李隆基吓唬一下安江顺:“好你个安江顺竟然利用起朕了。”
“陛下,臣这不也是为了让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若是今年国家税收,农业产量远超过从前,那不是才能说明改革是正确的吗?陛下你可还等着这些钱财修缮宫殿,给大臣们发赏钱呢。”
“行了,不就是一道圣旨吗?朕明日就让人张贴皇榜,这总行了吧。”李隆基没好气的对安江顺
说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算是李隆基曾经包括现在内心深处隐约对安江顺都有一丝忌惮,但是每次和安江顺面对面交谈的时候,那都是李隆基内心防线最放松的时候。
“或许这就是安江顺独特的人格魅力吧。”看着安江顺离开的背影,李隆基心中感慨到。
开元二十年七月八日,李隆基颁布一道圣旨,重金招募会讲外邦话的百姓,不管是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前来应征,只要是真的懂得外邦话,熟悉外邦风俗民情都可以前来应征。
七月十日,安江顺以商部尚书身份在长安城中公开招标,招募能工巧匠在商部一旁的民宅改建为学堂,名为大唐同文馆,同文馆这名字是安江顺借鉴清朝洋务运动而取名为同文馆,全称是大唐同文馆。同文馆以翻译外邦文献和教授外邦语言为主要内容,这翻译外邦文献主要是为了让大唐百姓对外面有更多了解,而来学习外邦语言的学生有两种,第一类为官生是朝廷内部官宦子弟以及科举士人中对此方面感兴趣的人,第二类被称之为民生是民间自费前来学习的百姓,这一类百姓有普通商人也有商人孩子,也有一些科举失败的士子为了找到一条仕途自费前来同文馆学习。因为在同文馆的告示中,有这样一条,那就是民生中学习成绩优异,品行优秀的生员将会被商部或鸿胪寺破格录用,这对于很多科举失败的士子来说确实是一条路,虽然这条路也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容易。
八月二十日,同文馆正式建成,安江顺特意请来了李隆基为同文馆揭幕,这也算是安江顺对大唐教育改革的一种试探,随着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大唐需要更先进的人才,要培养适应时
代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要顺应经济的发展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