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爱莲说!(1 / 2)

加入书签

光是监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关键还是环境,有良好的风气才能影响到每一个人。

在王康看来,永远都是环境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环境。

为什么会存在同流合污的情况,这就是根本原因。

所以王康成立了一个莲阁。

莲在古代常被诗人文士浓墨重彩描绘,莲的气度,莲的风节,都被赞扬歌颂。

成立的莲阁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表彰和认可,对入选官员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当然这有严格的标准,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一心为民,脚踏实地等等品质。

其实就是竖立榜样的力量。

王康拔高莲阁规格地位。

入选官员可有专人将之事迹著书立传。

这就是一种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或是求财,或是求权,或是求名。

但相比而言,名这一字更重。

而且入选莲阁的官员,还有很优待的福利,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衣食无忧!

可谓是真正的名利双收。

不过在这个前提下,是你真的能够达到条件,做出功绩,做出实业!

王康提出这个想法,立即在朝堂引起轰动。

莲阁,光是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寓意。

谁敢说自

己没有名传全国,流芳百世的想法?

而这样就成了现实。

更何况不止是名,还有利。

那种优待,可是实实在在的。

反响极好。

王康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设想提出,很快提上日程。

开阁当日,王康召集百官朝臣,举行盛大仪式。

并且还亲自提词。

在众目睽睽之下,王康执笔书写。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随着王康的书写有人轻声念出,那目中的正色也是越来越浓。

好词,好句。

寓意深远。

他们从来还不知道,陛下在诗词方面还有如此造诣。

朝中不乏诗词文章优异者,此刻也是自愧不如……

王康所选的爱莲说,可是托物言志的名篇,当然在一些字眼上,也做了修改,而适宜这个时代。

又过了一会。

王康收笔,一篇文章已经洋洋洒洒出现在众人眼前。

谁都能看得明白,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

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面对一众人,王康沉声道:“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明白文章涵义,这是朕的寄语,更是朕对你们的期许!”

“希望你们能明白莲所蕴含的品质,便是你们为官的道德准则!”

莲阁正式设立了。

而因为王康的提词,更是让它存在的意义,更加丰满。

王康也当众宣布入选莲阁的第一位官员。

他便是前刑部尚书杜怀远。

这代表的榜样,是名。

所以不论在世,去世。

杜怀远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除他之外,还有工部左侍郎袁华藏,作为实权品级高官,他从未有过正常的官样,亲临一线,亲自干活刨地,在他的主持之下,种植大棚成功,并且带来丰富的收成,解决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

在粮食产出之后,便流入户部,被大肆贪污,也是在这次大清洗中,他才得到平反正名。

类似的官员还有几位,并不多,相比较起来,是凤毛麟角。

但每个人都有让人信服的地方。

王康设立了极高的门槛,若是人人入选,

那莲阁的地位也就降低了,也就没有了存在感。

他就是让官员们朝这个方向努力……

莲阁的选拔不止是在京官,还会在地方展开,这就需要时间。

总之,一经推出,便在京都引起轰动,爱莲说更是被流传开来!

托物言志。

不止是能表明官员行为品质,也能表明君子之道。

一时间,爱莲说成为书生文客最喜爱文章。

无意间,传扬了王康的声名。

尤其是背后的含义,更是发人生省……

大清洗之后,王康立即运用各种方法整顿吏治,之前那种不良风气,很快消失殆尽。

人们真切的感觉到了变化,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为此,王康还专门设立了专业的检举渠道。

若民众发现不公之事,可匿名写信,这些信件会呈送至御书房,由王康亲自审阅。

民众就是监督人,就是阅卷人。

官员高高在上的局面被打破,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该有的责任……

这种种措施,无疑增加了王康的声名,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