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迎战王,不纳粮!(1 / 2)
关忠被带走了,他没有求饶,因为他确实做了错事。
王康的一番话,让他们羞愧。
是了,草原胡人算是野蛮的了,他们在中原国家的声名相当不好。
曾经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然而这次来的草原骑兵却是给了他们极大的改观,跟传言中根本不同。
人家都能做到,而他们却做不到,也是活该!
“这家死的男主人要给抚恤金,女人老人,好好安置。”
“是!”
“走吧,再去别处看看。”
王康面无表情的离开了。
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也是一次共性事件。
像高忠这般,绝对不是一个人,而这种情况,也要及时扼杀!
不说他本身就讨厌这种行为,而且现在还是特殊时期,关系着他的重大计划,必须要以儆效尤……
拿下长宁,大军进城,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全军上下都欢喜不已,然而就这时,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隶属边境守军所部,五千人将高忠,因犯军纪被斩,很快通传全军,并且军正姜承化也在各军各部安排督军监察,严查相关犯军法行为!
一场军纪肃正,在全军展开!
这也让不少有其他心思的人,打消了念头……
尤其是扰民,侵民,抢民行为,更是绝对禁止!
当然,军纪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遇到有反抗民众,也可自行处置,有权直接杀死。
尊重不是惯养。
不过反抗的民众极少,他们都万念俱灰了。
在王康的安排下,针对恒王项泰的负面传扬开始了。
其实只是有些夸大而已,毕竟他确实是弃城了。
于是,很多消息开始流传开。
说是恒王根本就不是他平日表现出来的那样,那只是伪装,实际上他从来没把普通民众看在眼里。
战前临时招募的新兵不过是炮灰,只是给他们逃撤充当掩护的。
他在临走时,更是带走了王宫积累财物,还有很多上层氏族,也随同他离开。
出逃被抓获,他还以长宁城为条件,换来了自己存活的机会……
一桩桩,一件件。
使得贤明圣德的恒王,同其他那些不管民众死活的诸侯王成了一丘之貉!
民众失望了!
他们处在战乱敌控之下,可想是如何的心情?
恒王代表的是楚国,对恒王失望,便是对楚国失望!
这时王康又引导舆论,开始宣扬楚国如何如何。
比如至上而下的压迫和欺诈,赋税粮税
沉重,民不聊生。
这可不是夸大,而是楚国的国情就是如此!
战争给人们带来不好的情绪,又是在这种引导渲然之下,他们对楚国没有一丝好感,更没有归属感。
分封体制之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楚国这个概念太大了,所以对楚国归属感很少,只是对所在诸侯国强烈一些。
如今所在诸侯国也没了。
那就都没了!
这时,就需要一个好的例子来对比衬托,这时王康的军队出现了……
敌军进城,他们极其慌张,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轻则烧杀抢掠,重则直接屠城。
这是战争中时有发生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发生了。
他们预想中的并没有发生,别说烧杀抢掠,甚至连打扰都没有。
是的,这些士兵们都不进他们的家门,一粒米,一碗水,一针一线,都没有拿过,给了他们极大的尊重。
这些士兵驻扎街口,张贴告示,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不要紧张,只要你们不找麻烦,那麻烦也不会找到你们。
有人安耐不住,上街了。
他们见到了这些士兵,然而他们很友好的冲着他们微笑,示意
他们不要害怕,没人会伤害你们……
军民关系就这样改变了。
他们发现这些敌军并不是说说而已,根本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正常的生活没有被打扰,他们也知道了更多。
原来这都是来源于敌军统帅,是他的约束,是他的命令。
敌军一个五千人将侵犯了一个良家妇女,直接被斩,这给人极大的触动。
三不原则,传开了。
这让人们有种不可思议之感,在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仁义之师?
对于饱受压迫的楚民,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真的发生了。
这种优待,竟然是来自敌军。
而这支敌军还做了一件让他们大快人心的事情。
就是那些贵族享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这个世上贫富差距永远存在,财富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只不过在楚国,这种差距更大一些,更极端一些。
用王康的话说,抢这些平民有什么用,他们都是穷光蛋,米缸里都没有三升米。
有这些贵族足够了。
这些种种,更是衬托出了楚国的问题,人们的心态转变了,他们认可了这支侵犯的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