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五代世袭(1 / 2)
王岩叟振聋发聩的声音,令许多人都忍不住侧目看去。
不少人士心生佩服,眼下朝野欢庆,都为文定侯略定西北,平定西夏的事情而歌功颂德。
便是许久不见笑颜的太皇太后,都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你王岩叟上茅房没有带厕筹吗?哪壶不开提哪壶?
“咳——”太皇太后轻轻咳嗽一声:“梁皇后的书信,哀家已经看过,至于关于她和文定侯的传言,是真是假,尚未有定论,王卿家忠心为国,哀家已经知道了。”
王岩叟更加激动,他又是上前一步,拱手一拜,继续道:“启奏太皇太后,臣以为,文定侯略定西北,平定西夏,士卒疲敝,将士损伤不少。
不凡现在下诏,着令文定侯李仁携带西夏文武大臣、皇亲国戚等一干人等,几日踏上归程。
也好令三军将士回撤东京城,接受封赏,一来可以领疲敝不堪的将士们得到休整,解除思乡之苦。
二来则体现圣恩昭昭,不至于让将士们在西北酷寒之地过冬。
微臣相信,三军将士得到将令以后,也会无比感念天恩的!”
蔡确的目光微微沉了一些,苏轼像是有话说。
至于其他蔡确一党的门人,也个
个想要站出来说话,抨击王岩叟。
毕竟,在蔡确一党看来,文定侯李仁已经是铁定了的自己人。
哪曾想还不等这些人说话,蔡确就拱手道:“启奏太皇太后、启奏皇上,微臣也以为,是时候将文定侯召回京城。
正如王大人所言,我朝北伐将士多身着单衣,眼看着隆冬就要来临。
西北苦寒之地不同于我朝,九月十月飞雪都是常态。
此外,大军将是在外征战许久,苦于思乡,痛于念家。
还有文定侯的封地在水泊梁山,但文定侯府却依旧未曾拨给钱粮、徭役征造。
文定侯需要亲自率军平定八百里水泊梁山匪患,也需要一些时日,若是能早些回朝,这些事情都能在年底提上日程,早些完成也不是不可以的。”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原本她就知道王岩叟和文定侯李仁不对付,但这也是职责所在。
但是蔡确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足可见蔡确和文定侯李仁之间,并没有传言中的那般不堪。
“蔡爱卿所言,深的哀家之心,既然是如此,那就马上下诏,着令文定侯大军回调东京城,三军将士可一并接受封赏。
此外,着令章惇为西北总经略副使,总节度
西北所有实物,司马光为保安军节度副使,配合章惇处理好西夏的事情,早日将西夏境内大小城池、重镇的地图测绘上来。”
顿了顿,太皇太后看了一眼殷切看着自己的小皇帝,有些无奈的开口:“此外,李仁封地在水泊梁山,而水泊梁山又是在京东西路地界,就给文定侯一个京东西路节度使的头衔吧,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文定侯略定西北,平定西夏,有此褒奖,本不为过。”不等其他的朝臣们发表意见,王岩叟就已经抢着说道:
“只是品阶算多少呢?”
太皇太后颔首道,目光看向诸多朝臣:“灭国扩土之功,足可告慰先帝,告慰祖宗,哀家以为,正二品方可彰显其功勋。”
“禀太皇太后,微臣以为,正二品品级过高,便是门下中书、各部尚书等重要职务,也不过是正二品。
文定侯已经有侯爵在身,八百里水泊梁山封地,足可彰显其功勋,依照微臣之见,从二品足以!”
蔡确张了张嘴,正要说话的时候,王岩叟居然又大声嚷嚷了起来。
“微臣以为,正二品方才能彰显其功劳,想当年先帝北伐时候,五十万大军,民夫上百万,结果
徒劳无功而返。
今日李仁发兵四万,不足三月,掠定西夏,此等功勋,何以不能为正二品?”
这次,苏轼直接爆发,他是真的看不下去王岩叟,他直接瞪着王岩叟喝道:“御史大人难不成是嫉贤妒能?文定侯之功,昭然若显,天下谁人不知?”
太皇太后一看苏轼这样说,倒是显得迟疑起来。
“吕卿家之意如何?”
这个吕卿家是吕公著,倒不是吕大防。
吕公著颔首道:“微臣以为,不妨不再品阶上争论,昔日曾言,文定侯平定西夏,给五世恩泽,却不知朝堂诸公,可还记得当初的言论?”
“老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文定侯之功,确实不菲,提四万之军,混合边军,人数不足十三四万而已,便可伐灭一国。
太皇太后、还有我朝满堂诸公,可曾想过,北方还有契丹人虎视眈眈,且不说那契丹国主耶律洪基疏忽朝政,不兴军事。
可当年十香词案,耶律洪基不问青红皂白,诛杀一国皇后,等同于玩闹,继而更是斩杀自己的独子。
足可见此人心情诡变多端,残忍好杀,眼下与我朝向亲友好,但谁说得准将来他会不会翻脸,届时兵戎相见,我
朝该派遣何人统军迎战?”
此言一出,许多人都变色了。
宋人不怕党项人,可是非常害怕契丹人。
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北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