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黄巾起义(1 / 2)
周瑜的到来无疑给了林凡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这位智慧过人、谋略超群的名将,迅速成为了林凡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他对局势的洞察力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使得林凡的势力如虎添翼。
庐江之地,匪患猖獗,民生凋敝,税收寥寥无几。
周瑜深知庐江目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但同时也看到了这里潜在的机遇。
林凡与周瑜商议后,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计划,决定对庐江展开全面整顿。一方面,他们组织军队围剿土匪,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吸引流民回归,恢复生产。
随着剿匪行动的顺利进行,社会治安逐渐好转。林凡还亲自拜访各地商会,鼓励商人投资兴业。渐渐地,庐江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百姓对林凡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至于赵家,已经彻底倒向林凡,其余官员见此也纷纷表示愿意追随。
林凡的声望日益高涨,成为了庐江的实际掌控者。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直到……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他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而来,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黄巾军席卷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自称“大贤良师”,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地公将军”,而三弟张梁称“人公将军”。共有三十六方渠帅,数十万信徒。
同时,老皇帝突发恶疾,撒手人寰,朝廷的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二王爷临危受命,为摄政王。
各路皇子蠢蠢欲动,争夺皇位的斗争愈演愈烈。
林凡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沉重。黄巾之乱势必会影响到庐江的安定,他必须想办法应对。
在与周瑜商量后,林凡决定派出探子,深入了解黄巾军的动态。
与此同时,林凡也了组建一支义军,保卫庐江。
黄巾军的势力日益壮大,各州郡纷纷沦陷,庐江能否独善其身,还是一个未知数。
更糟糕的是,朝廷内部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这让林凡感到十分担忧。
他明白,只有先稳定住局面,才有机会对抗黄巾军。
于是,林凡开始积极筹备物资,加强城防,训练士兵。
一日,远方尘土滚滚,似有大军前来。
林凡站在城墙上,心中忐忑不安。他望着远处的敌军,人数众多,气势汹汹。
“大人,看样子是黄巾军!人数颇多,有上万之众。”一旁的将领说道。
黄巾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气势汹汹地逼近了庐江。原本还算平静的庐江郡瞬间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百姓们听闻黄巾军即将到来,个个面露惧色。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焦虑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
林凡立即召集官员,商讨应对之策。他目光坚定,语气沉着:“黄巾军来势汹汹,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为百姓而战,守护这片土地!传令下去,准备迎战!”
城墙上,义军们严阵以待,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他们擦拭着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黄巾军越来越近,为首的将领挥舞着旗帜,高喊道:“投降吧!否则,你们都将成为我们的刀下亡魂!”
林凡咬牙切齿,“休想!庐江百姓绝不会屈服于你们!”
黄巾军如汹涌的恶浪,疯狂地涌向庐江城。
城墙上,林凡神色凝重,紧握着佩剑,目光坚定地注视着下方如蚁群般密密麻麻的黄巾军。他身旁的将士们个个严阵以待,面容紧绷,心中充满了紧张与决绝。
战斗一触即发,义军们勇猛无畏,与黄巾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然而,黄巾军人数众多,源源不断地涌上来,义军们渐渐陷入了被动。
“杀啊!”黄巾军的喊杀声震耳欲聋,他们架起云梯,试图爬上城墙。滚石、热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砸在黄巾军身上,溅起一片血花。但黄巾军毫不退缩,依旧前赴后继地冲锋。
林凡大声呼喊,鼓舞着士气:“兄弟们,为了家园,为了百姓,我们决不能让他们攻破城池!”将士们齐声回应,声浪响彻云霄。
战斗愈发激烈,城墙下堆积着无数黄巾军的尸体,而城墙上的守军也有不少伤亡。
庐江郡作为扬州的一个大郡,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守军理应不少,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泰安二十二年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席卷扬州。扬州刺史王黼为了粉饰太平,故意隐匿不报,义军力量得以日益发展壮大。吴郡、会稽郡多个县被其收入囊中,虎踞江东。扬州剩余州郡组成联军,却被杀得大败,自此精锐尽失。
方腊率领起义军迅速攻占了大半个扬州,仅剩九江一郡。王黼此时知道事情已经无法隐瞒,这才将此事上报朝廷。而被派来剿灭方腊叛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董太师——董卓。他带领着手下的兵马,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席卷而来。所到之处,皆被他们踏平。
自方腊被董军猛将吕布所斩,方腊所部如鸟兽散,扬州一时间匪患遍地,难以剿灭。
如今的扬州,却如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