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西凉锦马超(1 / 2)
史官记载武威之役:有将者,曰呼延灼,守孤城以御强敌,城高池深,将士用命,敌屡攻而不克。然,天有不测风云,一日,军中忽闻火起,熊熊烈焰直逼粮仓。粮草者,军之根本,一旦有失,则军心必乱,城危矣。
将闻之,神色不惊,急令部曲分头行事:一者速救火势,以水沃之,以土掩之,奋不顾身,力遏火势之蔓延;二者严查火源,缉拿纵火之徒,以防奸细作乱;三者安抚军心,晓以大义,言明粮草虽失,然士气不可夺,誓与城池共存亡。
将士闻令,无不感奋,救火者奋不顾身,缉奸者明察秋毫,安军者言辞恳切。须臾之间,火势渐弱,终得扑灭,然粮草已毁大半,军心略见动摇。
将乃召集众将,置酒高会,慷慨陈词曰:“吾等身为将士,受命守土,非为粮草而生,实为国家社稷而死。今粮草虽失,然吾等之志不可夺,士气不可沮。当此之时,更宜同仇敌忾,共克时艰。吾誓与诸君,死守此城,以待援兵,歼敌立功,以报国恩!”
众将闻之,皆感泣涕下,誓死相随。自此之后,城中军民一心,共御外侮,昼夜不懈,敌终不能克。后援兵至,内外夹击,大破敌军,城得以全,将之功不可没。
乃西凉之锦马超,率羌骑以援,马超披银盔,着银甲,执长枪,威仪赫赫,其后羌骑,皆勇猛无惧之士也。
匈奴见此,阵脚大乱。马超怒叱,身先士卒,突入敌阵,犹入无人之境,枪之所向,匈奴之士辄坠马。
呼延灼睹马超之勇,大喜,乃命启城门,率众出城,与马超合势,前后夹攻匈奴。浑邪王见城不可攻,遂引兵而退。呼延灼因胜而追,遂大败敌师,威震西凉。
凉州城外。
趁着战斗的间隙,呼延灼大声问道:“马将军,此乃何缘由?”
马超一边挥舞长枪杀敌,一边喊道:“呼延将军,羌族与匈奴素有积怨,吾与羌族首领达成同盟,共抗匈奴!”
呼延灼恍然大悟,心中对马超的智谋更是钦佩几分。两人继续并肩作战,奋勇杀敌。
就在此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闷雷,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
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让双方的士兵都有些睁不开眼。
呼延灼心中一动,大声喊道:“天助我也!众将士,趁此良机,全力反击!”
马超也领会了呼延灼的意图,带领羌族骑兵如旋风般冲向匈奴。
匈奴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然而,正当他们以为胜券在握之时,匈奴军中一名巫师模样的人站了出来,口中念念有词,只见狂风竟然渐渐平息,乌云也有散去的迹象。
“吃我一箭!”
姜维搭弓射箭,箭矢那箭如流星般直向匈奴军中的巫师飞去。
只听得一声惨叫,巫师中箭倒地。原本逐渐平息的狂风又呼啸起来,乌云愈发浓重,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匈奴士兵在这恶劣的天气中更加慌乱,而呼延灼、马超等人则士气大振,趁机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姜维纵马驰骋在战场上,箭无虚发,匈奴士兵纷纷应弦而倒
在他们的勇猛冲杀下,匈奴大军终于开始溃败,丢盔弃甲地四散奔逃。
“追!”呼延灼一声令下,众人乘胜追击。
可就在这时,姜维的战马突然一个趔趄,将他摔了下来。
这战马在刚才的激战中早已受伤,此刻终于支撑不住。眼看匈奴的残兵就要逃出视线,姜维心中焦急万分。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名羌族骑兵迅速赶到姜维身边,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他。
姜维感激地看了一眼那名骑兵,翻身上马,继续追击敌军。
经过一番追杀,匈奴残兵几乎被消灭殆尽。
众人回城之后,便开始统计战损。
负责统计的官员一脸沉重,向呼延灼等人汇报:“此次战役,我军伤亡惨重,士兵死伤众多,粮草物资也损失大半。”
呼延灼眉头紧皱,心中满是忧虑。
马超在一旁说道:“虽损失不小,但终究是打退了匈奴,保得凉州一时平安。”
姜维也点头道:“只是接下来的防御和补给,怕是要费一番周折。”
正在众人商讨之时,又有士兵来报,城中的许多房屋在战斗中受损,百姓流离失所,急需安置。
呼延灼长叹一声:“先安抚好百姓,再从长计议后续事宜。”
呼延灼等人开始组织士兵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分发粮食和衣物。同时派人向朝廷求援,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几天后,朝廷的使者来到凉州。使者带来了皇帝的圣旨,对呼延灼等人大加赞赏,并赐予了丰厚的赏赐。然而,使者也传达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由于国内局势动荡,朝廷无法派遣更多的兵力和物资支援凉州。
呼延灼深知凉州的防守任务依然艰巨,浑邪王部乃匈奴“八王”中最强的部落,控弦数十万。此次他率领匈奴大军进犯武威郡,几乎将族中的勇士都带了出来,而留在后方不过数千。
显然,攻打凉州城的兵力远远不够。
“不好,张掖郡怕是被攻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