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章 赶工期,工人别有用心闹事(1 / 2)

加入书签

七不出,八不归。

外出打工的人,一般都会在初八才出门。

初七这天,王田友提了一个桶来。

“程哥,自家榨的菜籽油,拿去尝尝,你们常年在外,买不到这么地道的。”

程勤正在修整一张被坐坏的木凳子,见王田友来,忙把手上的锤子放下,接过油桶。

“王老哥,您这实在太客气了。”

“你这多少钱一斤,我拿钱给你。”程勤摸摸裤兜,准备给钱。

这桶油起码有五十斤,市价四百多块钱,对于两口子都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个三十好几不出去打工赚钱,成天只知道打麻将的儿子的王田友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收入。

王田友按住程勤的手:“哪儿能收你的钱,这就是送给你们一家人尝尝味道的,外面买的比不得自家榨的。”

程勤推辞道:“你这给得也太多了,这不合适,你在家一年到头种点庄稼不容易。”

“这样,这五十斤油,我给你五百块钱就成了。”

程勤掏出钱包,说什么也要把钱给王田友。

非亲非故的,程勤不能白占他这个便宜。

而王田友则是无论如何也不收钱。

推推搡搡半天,王田友才说出来意。

“那个程哥,是这么回事”

程勤再迟钝,也看出王田友是有求于他了,便不再塞钱给他,缓缓坐下。

“你说。”

王田友低着头,手捏着衣角:“我听谢老六说,你自己在蓉城开了个厂子?”

程勤点点头:“小打小闹搞了个小厂。”

王田友为难道:“你也知道,在家里种地挣不了几个钱,我年纪也大了,这辈子没学到什么手艺,去你那儿做皮鞋是不可能了。”

“我就是想着,你那里缺不缺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让我去给你看看大门?”

乡里乡亲的,两家人的房子就隔了一条小水沟,程勤无法拒绝,便同意了。

“但是看大门一个月可只有一千七的工资。”

就这,程勤还是往高了说的。

2008年,保安一般都只有1500的工资。

看在邻居的份儿上,程勤多说了两百块。

王田友喜出望外:“得行得行!”

他在家种地,一年到头也就能攒几千块钱,若是出去一个月能有一千多的收入,也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

王田友又问道:“包吃住不?”

“包的。”

在程意的提议下,雅步生辉开办了一个大食堂,厂里工人愿意在食堂吃饭的,五元钱一顿,都能在大食堂吃饭。

蓉城的皮鞋厂几乎都是没有食堂的,少数的小食堂,也只给管理人员和设计师、做样品鞋的人供应,所以工人们要么在附近的苍蝇馆子解决一日三餐,要么就是回家做饭。

有了食堂之后,就节约了很多时间。

而且他们的食堂办的好,物美价廉,有隔壁工厂的人听说了,都想找关系进来吃。

但没有雅步生辉的厂牌,办不了饭卡,其余厂子的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说好了之后,王田友回家就去收拾行囊,当即就决定初八和程勤一家一起去蓉城打工。

除了王田友,村里还有个李大妈求着找工作,一同去程勤厂里打扫卫生。

李大妈是王田友的二嫂,两人一起在外也有个照应。

开工后,雅步生辉便投入紧张刺激的赶工环节了。

和远洋贸易公司签的订单交货日期就在2月底,距离交货时间只有十天,但却还有五千双鞋子没完成。

为了预留交货和处理瑕疵的时间,实际上用于赶工的时间大约只有七天。

刚开工,很多工人都还在老家,有些人要过了大年十五才会出来,厂里只返了二十套工人。

一套工人一天顶多做二十双,远不能完成任务。

只有让他们加班加点的做,一天做35双,才能勉强赶上交货日期。

有的人就觉得加加班,能够多做一些,多赚点钱是值得的。

过完年,大家兜里都没几个钱,就指望着开年这两个月赚点钱做生活费。

但也有人觉得,刚过完年,还不想上班,不想每天加班到那么晚。

时间不等人,程志远只能先每一套分着35双的料。

但事情总是有意外。

在得知厂里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便会赔付一大笔违约金之后,老徐起了不同的心思。

他拉着谢老六等人私下商议。

“咱们熬更守夜的做出鞋子,为老板赶工,老板赚那么多,不给我们多一分钱,我们干嘛那么拼命的干?”

“身体熬坏了,可不值得。”

谢老六道:“但我们拿的工价已经比外面高两块了呀?”

对于这个,谢老六很知足了。

更何况,作为同村人,他肯定得在最关键的时刻支持程勤。

老徐努努嘴:“切,什么啊,你出去看看,现在各个大厂都在赶工期,价格都提高了,雅步的工价在外面不能算最高的了。”

他有个老乡在千鹤厂,他们今年的工价就涨到11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