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1 / 2)

加入书签

。可知喜新厌旧,妾不如偷这句老话是不错的。

初夏,花朵渐渐落下,大观园中氤氲这一片绿色,外头时不时传来王军小胜的消息,虽对战局还没有绝对性的影响,但也算是鼓舞了士气。

冯紫英随奏报一起,收到了父亲的家书。如他所料,冯父果然对他妻子的人选没有太多的意见。

信中只嘱咐他好好当值,对于边关的战事一句都未提,这也是他的谨慎之处。

冯紫英知道父亲远征辛苦,前方的战局不容乐观,可却无能为力。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之前冯唐出征时,他本想请命与他一齐出兵,但冯家只有这一个儿子,不说冯母,连冯唐也不许他去。

毕竟将军远征出生入死,换来的可能是高官厚禄,也有可能是皇帝的猜忌,远不如常伴帝王身侧前程远大。

按冯父的规划,冯紫英留在京都,不论是对家族还是对他自己,都是最有利的选择。

冯紫英摩挲了一会儿父亲的信纸,摇了摇头,自知深想无意,不如关注眼前。

他的婚事有了父亲的首可,还需要以为近亲长辈出面提亲,才不算委屈了迎春。母亲是不行的,她心中有气,到时候还闹得两家不谐。

思来想去,还是师父张友士最合适,他之前替宁府贾蓉的妻子治过病,也去和荣府的老太太见过礼,在贾府有些情面。

再加上熟人好说话,到时候再请贾珍及其夫人从中调和,这事情多半就成了。

只是张友士如今随儿子在任上,算起来入京也需月余。

幸而贾妃身体欠安,暂且阻了那些投机的人,不然他也不知道贾珍的话还能拖延老太太多久,就怕她急着给贾府拉盟友,随意把迎春许配了出去。

冯紫英自以为考虑的齐全,所以就没把贾府的动静放在心上,一心扑在自己的差使上,想及时挽救他之前在皇帝面前的过失。

万万没想到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所以,等冯紫英休沐回来,终于听到贾珍传来的消息时,他都没太反应过来,新科状元怎么就会去向荣府的二姑娘求亲了呢?

迎春也没有想到,一则惊讶李文英竟然真的高中一榜第一名;二则,虽然之前邢岫烟和她提到过李文英的心思,可迎春也没想到他行动力那么强,几乎是喜讯一传开,李母就带着儿子入府见了贾母和邢氏。

贾家对李文英的高中也是与有荣焉,尤其是王氏,此时看李文英就像在看个金娃娃,虽说翰林苑里不缺做冷板凳的榜眼探花,可这状元的名声还是非同一般的。

此时看着李文英,心里不知有多稀罕,恨不能这荣耀立时出现在宝玉的身上,还一个劲地让宝玉多与他来往相会,说一说做人的学问和处事的道理。

宝玉既不耐烦听这些俗话,又不喜看着自家姊妹谈婚论嫁,所以态度懒懒的。王氏只当他使性子,注意力还是在李文英身上。

邢氏今日算是风光了好一回,看着王氏发自内心羡慕李文英,她高兴的嘴都合不拢,对于李母所说之事,也乐得帮腔。

在她看来,迎春这个丫头片子虽与自己谈不上亲近,但也还算有良心,配自己这状元外甥不算辱没了她。

况且,若是自己做成了这媒人,她不打谢媒钱的主意,想必李家也不好太挑剔嫁妆。

老太太要给多少她不关心,只别为难了自己这个继母就是。

有状元的光环加持,贾母果然非常喜欢,此时贾府正合适有场风光的喜事冲一冲。

只是女方家里要矜持,不好立时答应,但看那样子,十有八九是要点头的。

当然,贾母等这一等,也是因为还惦记着冯紫英那边。毕竟李文英此时再风光,总不如冯紫英的前程明朗。

所以,贾母一边与李家打的火热,一边将有人来相看迎春的消息传去了宁府尤氏耳中,还请尤氏过来吃饭,帮着掌掌眼。

尤氏一听这话,心里就咯噔一下,她嫁给贾珍十几年,最知道他那无利不起早的毛病。之前他那般听冯紫英的话,还催着自己给老太太递消息,多半是有什么把柄在冯紫英手上。

如今姑娘要别嫁,保不齐那公子哥儿就迁怒,于是不敢耽搁,忙忙地把贾珍喊回来说了这事。

贾珍一听也知不太妥当,一面催着小厮去给冯家报信,一面催着尤氏过去看情况。奈何冯紫英正在皇宫当职,轮休还要三天,消息只递到了他的贴身小厮幼平跟前。

这样的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顷刻飞遍了大观园,迎春反倒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因为事情还没敲定,姐妹们也不敢明着恭喜她,都是来到缀锦楼中坐一坐,抿着嘴看她笑一番。

毕竟能嫁给状元,那可是戏本子里才有的金玉良缘呐!况且对方是知根知底的人家,李母慈爱宽和,又与迎春相处过,想来是极满意的。说不得,这就是女子婚嫁中最如意的一种!

众人私底下都议论,老太太真的是极疼二姑娘……

迎春整个人都是蒙的,虽说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可是事到临头时,心里的惶惑与不安一点儿也不少。

对于这事,迎春说不上高兴,也没有排斥,只是突然就很想见见柳寒霜,也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