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章 要你有何用?(2 / 3)

加入书签

“工作量也太大了。”

团队的成员咋舌不已,这简直就是通过一堆原材料倒推建筑物的外形。

别说,好过连材料是什么都不知道,起码知道有沙土和钢筋,砖头,然后再按照建筑学,力学的原理搭建最合理的建筑。

每个大学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先尝试不同的思路走走看,一旦有比较大的突破再进行下去。

学术交流会几乎一天一个,大家都很着急相关的进度。

像这样完全没概念的事情,上次碰见还是在上次,也就是拓扑半金属半导体。

宾法大学的材料研究所是最为苦恼的科研所,拓扑半金属那档子事情到现在都没有进展。

如今又有石墨烯技术的任务分配下来,怎么整?

扛不住的材料研究所把事情合计之后,打算通过这个机会让同行们也来给自己参考参考。

宾法大学的材化专业本身就强大,这一次还有相同水平的众多高校教授过来,可谓是群贤毕至,群英荟萃。

其他高校的教授也想趁机看看拓扑半金属那档子事情到底进展到了哪里。

结果开了三天会议,其他大学的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谭明从江州大学搞来的资料会不会有问题?

这个想法不是因为教授们看不明白气急败坏之后得到的结论,而是通过很多细节来推断的。

谭明搞出来的资料,是假的,是自己编造的。

虽然水平不低,可是造假的东西要注意的细节太多,他又没有太多时间去整理就交差了。

即便想整理实现逻辑自洽也做不到,资料第一时间就交了,自己这头搞定了,另一边也没法解释。

细节没搞定,一开始还能用理论超前来解释,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违反逻辑的事情就会出现。

宾法这两年一直以为是哪里的变量出了错,可谓是当局者迷。加上又不方便公开研究进度,生怕其他大学抢成果,于是就更没人商量了。

这一次宾法大学材料研究所破罐子破摔,干脆跟大家透底,实在不行就打算放弃了。如果有好的想法就再试试。

其他的实验室也都有所涉及,只是程度不太相同而已。

宾法是最大的冤大头,其他的是小一点的冤大头。

这堆冤大头经过秘密的会议,再结合学术以及相关的线索,最终确定了谭明耍他们的事实。

得出结论之后,宾法大学气愤不已,自己好吃好喝供着谭明,没想到却换来这个结果。

其他的大学脸色也不好看,自己也投入了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米刀的资金,整体损失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十亿米刀。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谭明。

“难怪这么久过去,什么进展都没有!陆山那边几乎半年一次升级,内存从8G提升到16G跟玩一样!”

“按照夏国人的性子,我合理怀疑陆山手里绝对还有更好的技术,我们能看到16GB的内存条就意味着他有可能搞出了32G的内存条!”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还有硬盘,闷不吭声就1T了,关键是硬件大小不变,性能凭空提升!”

“得找那个该死的谭明问一下到底什么情况!”

就这样,失去耐性的米国直接把这件事报给情报组织,谭明被抓了起来,反复审问。

谭明前言不搭后语,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承认了资料造假的事实。

谭明一开始还辩解说其实不是自己造假,其实是陆山误导了他们,但是后面挨打遭不住,也承认了自己之前论文造假的事情。

事情到了这一步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谭明没有及时识破陆山的资料误导,造成了米国的损失这是事实。

之后谭明也没有指导米国在拓扑半金属项目上有突破,综合看下来,谭明对米国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几天之后,谭明自杀的消息传遍了学术界。

谭明的遗书是通过电脑打印出来的,意思是自己在米国实验室的帮助下半导体领域有重大突破,但是被某些夏国人穷追不舍,自己被夏国人逼迫自杀。

人死了,也得发挥一点价值。

谭明怎么死的呢?手脚反绑着,然后投河自尽了,相关方面判定为自杀。

谭明死了的消息传回了夏国,懂的人自然懂得这是什么意思。

处理完谭明的事情,米国撤掉了拓扑半金属的项目,集中解决石墨烯电池,高低都想在这里找补回来。

这群教授针对石墨烯的制备,电池技术进行分工,哪个大学善于哪个项目就专攻哪个方面,力图将陆山的论文重复实现,即便是一部分也好。

查论文,查资料,找设备,整合自家大学的力量,甚至还有跨专业寻找人才,什么办法都用了,从理论开始下手,试图明白陆山的理论模型。但也只做到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好过一无所知,科学研究很多时候都是撞出来的。

于是米国高校的教授们犹如炼金术师做实验一般做起了开盲河般的实验,试图复刻陆山的论文。

可惜的是,差一点就是差很多,根本出不来结果。

一通忙活之后,别说做成套的试验了,就连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