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章 对豪强大族的处置,陌刀军渡过黄河,渑池之战(1 / 4)

加入书签

「灵宝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排兵布阵在此,不亚于潼关。」

李瑄在中军得到浑瑊的汇报后,看着地图说道。

唐军探子过黄河野渡已经探测到大批燕军撤出陕郡。

现估计留在陕郡的燕军五万到八万之间。

「秦王,末将认为可先攻两侧高地丶山坡,只要占领那里,可以直接用强弩打击叛军。」

马璘向李瑄请命道:「末将愿意率领士卒,进攻高地。」

「叛军不一定会留精锐的范阳丶平卢军兵断后,最起码其间有大量的新兵。我军没必要强攻要塞,使神臂弩手佯攻,对敌施加压力即可。」

「待陌刀军渡过西沃古渡,会夹击陕郡的叛军。」

「叛军主力和安禄山想要撤退,没那麽容易。我们不争这几日时光。」

李瑄婉拒马璘进攻狭道。

他一眼就看出,即便他们能强攻下高坡,也得十日左右。

有这些时间,他们完全可以静静等待,几天后李嗣业和张兴渡河。

现在压力大的是燕军,而不是他们。

如果和李瑄猜测的一样,燕军大部份为中原新兵组成,随着李嗣业丶张兴断后,哪怕几千人,也会对燕军造成致命一击。

「末将等明白!」

众将领命。

他理解秦王,忍了这麽久,没必要急于一时。

秦王爱兵如子,不愿意看到无所谓的伤亡。

众将离开营帐后,天下兵马大元帅行军司马留在中军营帐中。

「先生,崤山以东,豪强大族遍地。我要藉此机会铲除他们,可行否?」

离洛阳只有一步之遥,这个问题也该提升议程了。

李瑄大权在握,让豪强大族恐惧不安。

因为李瑄一直有铲除豪强的倾向,并实践过多次。

在李瑄心目中,土地兼并已升至顶峰,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如果土地得不到释放,国家一定还会在短时间内重新陷入动荡中。

李瑄号称名扬天下,妇孺皆知。

但他的政令传递到郡县,又谈何容易?

李瑄从来没奢望过依靠锦衣卫丶整饬吏治丶加强监督,就能让他的策令照遍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人心是复杂的。

欲望升腾,只是一念之间。

李瑄知道,在他掌权期间,出现农民起义他都不意外。

也只有他清楚,释放土地丶去贱为良,比行省制改革丶官制改革更为重要。

士农工商,地位依次。

其中的「农」,绝不是农奴。

历史上,在安史之乱以后,统计大唐户口少了三千多万。

有一点数字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幅员辽阔的大唐,不可能死亡这麽多人。

仅靠安禄山的数十万叛军,烧杀抢掠也不可能以千万计地杀人。

更何况江淮丶江南之地,安禄山叛军根本就没有到达。

这三千多万人,除了受战火和间接受战火影响而死的人,一部分良家百姓逃往深山老林,躲避战火。

然而深山老林注定无法容纳太多百姓,毕竟百姓也要种植粮食。

更多的是土地被兼并,沦为豪强大族的「农奴」。

农奴不被计入户口。

豪强大族用农奴不仅避开了赋税,还得分更多的土地。

他们附骨之蛆一样,对国家敲骨吸髓,榨乾百姓的一切价值。

如果李瑄不以「去贱为良」的方式,释放农奴,即便他登基为皇帝,国家在三五十年内,必然重启战乱。

一句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响彻中原大地。

李隆基施行过去贱为良,所以有开元盛世的华章。

在先天元年,李隆基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丶隐瞒不报的豪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的策令。

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农奴」,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先后十几年时间,李隆基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让他们重新归入良籍,让国家增加巨量的赋税。

但李瑄认为,李隆基所实施的去贱为良只是减缓豪强大族的扩张,而非遏制。

所以,天宝以后良民再次变为没有户籍的贱民,土地再次被兼并,并一发不可收拾。

李瑄和李隆基不同,他不会对豪强妥协。

「普天之下,唯有秦王有这种魄力。但也请秦王注意分寸,稍有激烈,让天下豪强大族觉得自己死路一条。全国都会打起『清君侧』的旗号,朝廷内部也会撕裂,出现大矛盾。」

李泌直言不讳地说道。

豪强集团丶士族集团,从来都不是一个整体。

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真要逼急了,这些一定会联合起来,对抗李瑄。

李泌和李瑄有一样的认同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朝廷必须出手。

仅河南之地,就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