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1 / 2)

加入书签

一个毛头小子跟自己一起匡扶汉室。】

【诸葛亮也不客气,他出山的条件就是要给他匡扶汉室,大展宏图的地位。刘备也真的敢答应,放权,给权,用人不疑。】

【这在曹魏和东吴都是没有办法想象的。诸葛亮在那两家真的只能当诸葛村夫,还得郁郁不得志。】

“这话没错。”诸葛亮毫不在意有人剖析自己的心思,反而大大方方,“曹、吴两家皆士族当道,我投奔也只是锦上添花,难以发挥作用。唯有主公方能让我大展身手。”

——

赵匡胤兄弟对这种赤城的君臣关系羡慕不已,“怎么我就没个好丞相!”

赵佶为祖宗的话点了个赞,大言不惭:“我的臣子若是有武侯两分相似,我何必在金人淫威之下苟且偷生!”

这话被另一时空的赵大赵二听见了,当天晚上就去好好问候了自己这群不争气的后人。被噩梦缠身的赵构只觉得生不如死。

【一个诸侯级别的人物,愿意相信一个没有家世,没有名气的年轻人。在诸葛亮看来,这就是一个诸侯把自己能给的权利都给自己,自己要什么,他给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跟自己一样效忠汉室。】

【这就等同于你一个满腹才华的毕业生,突然有个大老板三番五次来请你做项目,这个方向还是你在学校时就感兴趣的,但周围的老师同学都不看好这个项目,认为没前途,完全是赔本买卖。】

【但这个大老板非常真诚,他完全相信你的能力,还告诉你这个项目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放在普通人身上,根本没办法拒绝!】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又见证了刘备携民渡江。尽管携民渡江不是明智之举,但诸葛亮一定非常高兴,因为他的选择没错,他追随的人是位仁君。】

【从徐州之屠到三顾茅庐,在诸葛亮的成长中他一定听过刘备的事迹。】

【他会听到这个人带着五千人就去救徐州,敢跟曹操硬碰硬,如螳臂当车。】

【他会听到这个人感化刺客,礼贤下士的事迹。】

【他会听到这个人忠于汉室,与乱臣贼子势不两立的豪言。】

【他会听到这个人带着几个武将打出了赫赫声明。】

【今天,这个人来到自己的茅草屋前,请自己跟他一起,去完成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果诸葛亮重生在刘备三顾茅庐之际,他还会选择出山,迎接那个必输的结局吗?】

【我相信,被刘备充满希冀的目光注视着的诸葛亮依旧会坚定地说:“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第99章 第 99 章

“皇帝崩逝, 幼子继位,主少国疑,出了个权臣也值得夸耀?”曹操垂下眼眸, 不去看刘备、诸葛亮的君臣情深。

酸, 太酸了!

贾诩把曹操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他分明恨不得诸葛亮是自己的臣子。

想想魏王这一生, 年轻的时候得不到陈公台, 中年留不下关云长, 老年也求不得一个诸葛亮。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贾诩默默总结。

“殿下说得是!”捧场王夏侯惇虽迟但到,“上天若是眷顾刘玄德, 又何必有托孤之举!”

【魏蜀吴三国有个离谱的相似点——托孤。】

【在生命的终点, 刘备托孤诸葛亮,成就了季汉两代君臣佳话。】

【彰武二年, 公元222年,刘备败走猇亭,暂居白帝城行宫。刘备一生多次败落又不断复起, 好像没有什么能打败这个男人。可是,生命的长度实在有限, 天不假年,六十多岁的刘备已经垂垂老矣。】

【关羽、张飞接连去世, 荆州丢失, 攒了半生的家底在夷陵被一把火烧光, 南阳茅庐中的规划化为泡影, 只留下蜀地一团乱麻。】

【八月, 刘备病重, 太子不离开国都,这是来自秦始皇和扶苏的教训。于是诸葛亮带着其他皇子从成都赶往白帝城永安宫。】

“自古以来, 没有太子不离开国都的说法。大秦流放的如秦献公,为质的如先王,也没见出什么事。怎么我跟你就成典型了?”嬴政满脸不悦。

被矫诏赐死的场景又浮现在脑海中,扶苏惭愧道:“是儿臣没有胆识,辜负了父亲的期待。”

嬴政越想越觉得憋屈,气极反笑,“朕对你有何期待。”

【刘备躺在病床上,哭着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治国安民,成就大业。太子如果可以用,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用,就从其他儿子里挑。】

【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这世上根本不可能有刘备这种至真至纯的君主托孤,泼脏水说君可自取就是试探诸葛亮,实际上刘备在廊下埋伏了三百刀斧手,若诸葛亮一旦有这种心思就宰了他。】

【小人以为这世上的人都跟他一样,小肚鸡肠,卑劣可耻。】

【实际上刘备真的是在哀求诸葛亮,看在你我情分上,再帮一帮大汉。我们白手起家,苦战四十多年,现在就这些家底,外有江东、魏国虎视眈眈,内有益州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