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1 / 2)

加入书签

早就打死了!也就大哥,优柔寡断!

【修建运河也没错!当时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产粮已经无法维持国都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隋唐两代的皇帝时不时就会带着朝臣去洛阳就食。而华夏古代主要产粮区在山东和江南,要将这两个地方的粮食运送到长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极其不划算,所以洛阳就理所当然成为陪都。因为洛阳自古就是‘天下之中’,距离山东和江南又近,粮食运送到洛阳远比运送到长安性价比高。而且粮食在洛阳,遇到北边打仗也可以快速运送军需粮草。】

【杨广干的事,就是开凿了一条南至余杭,北达涿郡,直接与洛阳相连的运河。从战略地位而言,开凿大运河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条运河在一千多年后,部分流域也被后人使用。问题在于杨广把至少三代帝王要做的事在六年之内做完了!】

“胡言乱语!”被拆穿心思的杨广连带着高熲也赶出去了,“朕就是为了将江南的粮食运往北方,抵御异族侵扰,才不是为了游玩!”

这种时候,声音再大也掩饰不了杨广内心的窘迫,他越是反驳,越是心虚。

“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难道巡查九州不应该吗?秦始皇不也通过巡视天下来达到威慑六国遗孽的目的,朕也是为了震慑南朝叛徒!”

杨广想起诗情画意的江南,那是一个不输长安富丽堂皇之美的地方。他第一次见到江南的柔美雅致,是在平定陈国的时候。他自幼见惯了北方宫殿的高大辉煌,第一次见到精致秀丽的园林就被深深吸引了。在那个连雨都无尽温柔的地方,他可以忘却一切愁闷。

可惜大隋的国都在长安,能工巧匠们再怎么模仿也无法还原真正的江南。他想要时时身处江南哪有那么容易,从金陵到范阳快马加鞭也要一个月,更何况从长安到江都?

运河,唯有运河能实现他的梦想。

“朕只是在为了大隋的事情上,融合了一些自己的私利罢了,朕是天子,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最后一件,征伐高句丽,原本也没有错!】

【许多人以为,高句丽在东北,天远地远,何必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实则不然,高句丽必须消灭!如果攻打高句丽有害无利,那隋唐两朝是吃饱了撑的吗?就连李世民到了晚年依然不安稳,都要解决高句丽问题,所以高句丽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政权,他时刻威胁中原政权的统治。】

【除了最后一个王朝,自古中原王朝要解决的外来危机都在北方。高句丽位于东北,可以通过辽西走廊,穿过长城,长驱直入,侵扰华北平原,甚至控制华北。所以中原政权必须控制东北地区,以维持中原大本营的安稳,那么东北就不能出现强大的政权!】

【可惜高句丽非常强大!高句丽在汉朝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华夏文明,从建国到灭亡,高句丽已经存在了六百年,就连强大的唐朝都用了整整24年来解决高句丽问题。与普通的游牧部落不同,高句丽是农耕民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低配版华夏!他不像游牧部落,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内部随时会分裂,强大时横扫草原,衰弱时彻底消亡。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为了农耕文明,他的百姓可以固定下来,提供军需粮草,有了自己的家国信念,所以即使不如游牧部落般彪悍,但要彻底消灭他也根本不容易。】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一号的高句丽政权,叫做契丹。】

李世民扼腕,确实,这个高句丽太棘手了。他可以利用突厥内部的汗位继承制度做文章,等着突厥几个部落闹分裂,然后大唐从中摄取渔翁之利。可这一招对高句丽完全没用!

东北那个地方,易守难攻,而且只要没有让高句丽彻底灭亡,那么就能死灰复燃!

【同时高句丽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他不断扩张,在中原三百年乱世时,高句丽在东北达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在东北设置了四个郡县,最后都被高句丽吞没,所以高句丽的广袤土地怎么来的不言而喻。】

【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出兵一万,进攻隋朝辽西,被隋军打败,之后杨坚出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结果陆军爆发疫病,水军遇到风暴,还没开战就有大量士兵死去。到了杨广继位,连续出兵三次征伐高句丽,其中只有第一次是真正为了解决帝国北方危机,其余两次都是因为第一次败了,这位颇具雄心壮志的帝王受不了失败,他认为自己丢脸了,于是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儿戏般征伐高句丽。】

杨坚回过味来了,不管是修长城也好,还是修建运河,征伐高句丽,杨广确实没做成,换做自己也想把这些事做了。但问题在于,这个败家子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干的!怎么大的工程量,在同一时间做,那不是找死吗!

“好啊,你个孽障,还想学秦始皇,秦始皇什么下场!秦始皇肯定后悔没掐死胡亥,朕也恨没掐死你个蠢货!”

独孤皇后流泪劝道:“圣人念着这孽障也是一片真心为了大隋,可他毕竟愚钝,没有想到一步一个脚印走。”

“是啊父皇,儿臣只是着急了,想尽快解决异族问题,想尽快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没有想到会适得其反。儿臣都是为了大隋,绝无一点私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