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下水道的碎肉,锅中的碎骨——破案(1 / 2)

加入书签

“他当时说得很含糊,但我能感觉到他话中的寒意。”匿名者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是被李浩所描述的景象所震撼。

“他说,要让一切痕迹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张成接完电话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他知道,这条线索虽然模糊,却如同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通往真相的大门。

“这是我们的机会!”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

专案组立即行动起来,围绕这条线索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他们首先根据匿名者提供的模糊描述,尝试还原李浩与友人交谈的场景与上下文。

同时,技术部门也加班加点,对李浩的通信记录进行深度挖掘,试图找到更多与之相关的蛛丝马迹。

经过连续几天的奋战,专案组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他们发现,李浩在案发前后曾与多个不明身份的人有过频繁联系,且这些联系的时间点恰好与失踪案件的发生时间相吻合。

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分析这些通话内容,专案组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汇——“清理”、“消失”、“不留痕迹”,这些词汇与李浩私下谈论的“清理”方式高度吻合。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通话内容与案件有直接关系。”

张成在案情分析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追踪这些通话的源头和去向,同时加强对李浩的审讯攻势,争取在他的心理防线上找到突破口。”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匿名线索的指引,专案组仿佛看到了前方那一缕曙光。

他们知道,距离揭开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否把握住这个意外的转折,将调查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面对李浩的顽固沉默,张成深知传统的审讯手段已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更为精妙的策略来突破其心理防线。

于是,他利用匿名者提供的线索以及专案组新发现的证据,精心设计了一场心理战。

在一次深入而漫长的对话中,张成没有直接提及任何具体罪行,而是巧妙地引导李浩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他通过温和而有力的语言,逐渐营造出一种信任与理解的氛围,让李浩感受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而是有人愿意倾听他的心声。

随着对话的深入,张成适时地引入了匿名者提供的线索内容,以一种假设性的方式询问李浩是否曾经设想过某种“完美的犯罪”,让一切罪证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与同情,让李浩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开始思考起这些假设性的问题。

就在李浩的心理防线逐渐松动之际,张成突然话锋一转,直击要害:“李浩,你知道吗?有些人总是试图逃避责任,以为只要做得足够隐秘,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他们忘记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李浩的心头。

他抬头看向张成,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与恐惧。

在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我只是想……让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李浩的声音沙哑而颤抖,他终于开口了。

随着话语的流出,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在李浩断断续续的供述中,整个案件的真相如同剥洋葱般层层揭开,露出了其骇人听闻的内核。

原来,这一切的根源竟是一场因个人恩怨而引发的悲剧。

李浩,这个看似平凡的中年男子,心中却藏着一颗因怨恨而扭曲的心灵。

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精心策划这场谋杀案,从选择目标到实施犯罪,每一个步骤都经过深思熟虑。

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利用了周边丰富的水资源,将受害者的遗体残忍肢解后,用近七吨的水将碎肉冲进下水道,企图让这一切痕迹随着水流远去。

而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电磁炉,则成了他处理尸骨的关键工具,经过三天三夜的高温煮沸,受害者的骨骼被彻底销毁,只留下一堆难以辨认的灰烬。

“我只是想让他付出代价,让他也尝尝失去的痛苦。”李浩的声音中充满了扭曲的复仇心理,但他的行为却远远超出了法律的底线和道德的范畴。

面对李浩的供述,张成冷冷地开口:“你的手段再高明,也逃不过正义的审判。

无论你如何精心布局,如何试图掩盖真相,法律的眼睛始终盯着你。你所做的一切,最终只会让你自己陷入更深的深渊。”

随着李浩的认罪伏法,整个案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受害者的家属得到了迟来的安慰,而社会也再次见证了正义的力量。

张成和他的专案组成员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和人性的底线。

这起案件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一次有力打击,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深刻警示:在法律面前,任何罪行都将无所遁形。

庄严的法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