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后院惊魂——破案(1 / 2)
李家三兄弟在案发前后的异常举动,如同迷雾中的灯塔,虽然闪烁不定,却也隐约指引着调查的方向。
首先进入张成视野的是李浩的突然失踪。
作为案件的直接受害者,李浩的消失无疑为整个案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为何会在案发前夕离奇失踪?
是自愿躲避还是被迫逃离?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压在张成的心头,让他夜不能寐。
紧接着,李明的沉默寡言也引起了张成的注意。
与以往活泼开朗的形象大相径庭,案发后的李明仿佛变了一个人,整天郁郁寡欢,对任何人的询问都三缄其口。
这种反常的表现让张成不禁怀疑,李明是否知道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或者,他本身就是这场悲剧的幕后推手?
而李杰的神秘行踪更是让案件扑朔迷离。
在案发期间,李杰频繁外出,行踪不定,甚至有时彻夜不归。
他的每一次外出都像是精心策划的逃离,让人无法捉摸他的真正意图。
张成深知,李杰的这些举动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面对李家三兄弟的这些异常举动,张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
然而,这些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看似美丽却难以串联成线。
张成深知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耐心,仔细梳理每一条线索,寻找那个被忽略的细节。
面对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和狡猾多变的嫌疑人,张成深知传统的侦查手段已难以奏效。
于是,他决定运用心理战术,以智取胜。
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心理较量,旨在通过制造压力与不确定性,迫使嫌疑人露出马脚。
首先,张成故意放出风声,称警方已经掌握了关键证据,并即将展开收网行动。
这一消息迅速在李家及周边村落传开,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李家兄弟的心理防线开始摇摇欲坠,他们开始互相猜疑、彼此戒备,甚至有人试图逃离现场以躲避即将到来的风暴。
张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他深知这是加大审讯力度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亲自坐镇审讯室,对李家兄弟展开了轮番审问。
在审讯过程中,张成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精湛的审讯技巧,不断给嫌疑人施加压力。
他时而严厉质问、时而循循善诱,试图从嫌疑人的言语和表情中捕捉到一丝破绽。
面对张成的心理攻势,李家兄弟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他们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和矛盾心理。
在那个漫长而寂静的深夜,审讯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刺眼。
张成坐在李杰对面,目光如炬,紧盯着这个看似平静却内心波涛汹涌的年轻人。
长时间的审讯让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但张成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
就在气氛即将达到冰点之际,李杰突然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犹豫:“其实,案发那晚,我无意间看到了浩哥和一个陌生人在院子里争执。”
这句话如同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瞬间打破了审讯室的沉寂。
张成的眼睛猛地一亮,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案件突破的关键。
他迅速调整心态,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李杰继续回忆那晚的情景。
在李杰的叙述中,那个神秘人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他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行动间透露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威严。
这个线索对张成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他深知,如果能够找到这个神秘人,那么案件的真相或许就能水落石出。
于是,他立即调整了侦查方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追踪这名神秘人的身份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成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他们调取了案发当晚周边的监控录像,走访了所有可能与案件相关的人员,甚至不惜远赴他乡寻找线索。
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张成和他的团队从未放弃过对真相的追求。
在连续数日的艰苦侦查后,张成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锁定了神秘人的身份——小芳的前男友王强。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为之震惊,也进一步证实了张成对案件复杂性的预判。
随着调查的深入,王强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他因嫉妒李浩与小芳之间的亲密关系,心中充满了怨恨与不甘。
为了报复李浩并夺回小芳的心,王强精心策划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谋杀案。
王强深知李家内部的矛盾与纷争,于是巧妙地利用这些矛盾作为自己行凶的掩护。
他先是暗中观察李家的动静,寻找最佳的作案时机。
然后,他利用自己与小芳的过往关系,制造了一系列假象来迷惑警方和李家人的视线。
案发当晚,王强趁李家兄弟不备之时潜入后院,与李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