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政策春风(1 / 2)
单龙犹如一位敏锐的侦探,在政策文件的海洋中穿梭寻觅。
终于,在工信部官方网站的深处,他发现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全新扶持新政。
他立刻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了李超,声音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李总,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工信部的扶持新政即将到来,免息贷款、人才支持、资金扶持……这一切都将助力你们跨越难关,实现企业的腾飞!”
这段时间以来,企业的困境让李超倍感压力,单龙的出现却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他干涸的心田。
然而,外界的猜疑与质疑却如影随形。
朋友们纷纷提醒李超,要谨防单龙背后的“企图”。
随着政策的正式落地,李超的企业成功获得了第一笔二百万元的免息贷款。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信心的倍增。
李超主动联系了姜瀚海,与他共同规划着企业的未来。他们谈论着新的研发项目、市场拓展计划以及人才培养策略,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与此同时,单龙又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国务院还出台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这将进一步减轻你们的负担,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李超主动给姜瀚海打去电话,声音坚定而有力:“姜总,我们的企业有决心也有能力研发出高品质的阀门产品。这笔资金虽然有限,它代表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在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攻克难关,走向成功!”
姜瀚海接起电话时,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经意。话筒那头的声音,像是老旧的唱片机里放出的旋律,带着几分熟悉却又让他心生厌倦。
“姜总,国家政策对我们企业扶持力度很大……”李超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带着几分期待和执着。
姜瀚海微微一愣,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天然气运输船阀门的研发,这是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的项目。他没想到,李超竟然还在坚持。
“……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
姜瀚海沉默了片刻,淡淡地说:“好的,我了解了,我会考虑的。”
挂断电话后,姜瀚海陷入了沉思。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是,他也明白,李超的提议或许是一个机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姜瀚海决定给李超一个机会。他约见了李超,两人面对面坐着。
“李总,超低温阀门技术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姜瀚海直视着李超的眼睛,语气严肃而认真,“你有信心带领团队攻克这个难关吗?”
李超毫不犹豫地回答:“有!我愿意带领团队挑战未知领域。”
他列举了国家在产业方面对企业支持的具体政策,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这个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姜瀚海听后,心中不禁暗暗点头。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而有力:“好!我们公司也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我们可以为你们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上船研究学习的机会,并且派遣技术人员参与关键技术的攻关。”
李超听到这里,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姜总,这是真的吗?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姜瀚海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李超稍安勿躁:“不过,我还有些话要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生产出来的轴承只要符合标准,我们全部收购,并且按照成本价支付费用。至于你外销的阀门,我们按照利润的一半进行分成。这样的合作方式,你意向如何?”
李超听后,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姜总,您放心!只要能让我的企业生存下去,让工人们有饭吃,无论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我都接受!”
姜瀚海紧紧地握住了李超的手:“那就这么定了。”
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前,李超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姜总,我们都希望赚钱,要是万一赔钱了怎么办?”他看着姜瀚海,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姜瀚海淡淡地笑了笑,说道:“风险由我们共同承担。你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研发新的产品。不要做那么悲观的设想,凡事都要往积极方面努力,这样才能有个好的结果。”
经过这些年的蓬勃发展,沪东华中造船有限公司已经稳坐行业领军位置,经济实力雄厚无比。
对于眼下这笔研发费用,姜瀚海确实没太放在心上,毕竟这对于公司庞大的财务流水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他真正在意的,是天然气运输船配套设施的国产化程度。每当想到这将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他的心中就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在与姜瀚海的合作初步达成后,李超简直欣喜若狂。
他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单龙:“单主任,这次能跟沪东华中这样的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多亏了您的鼎力相助,否则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哪有机会得到他们的青睐。”
单龙听了,笑着摆摆手说:“李总,你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哪里谈得上什么感谢。看到你们企业能够焕发新生,我也倍感欣慰。”
李超看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