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二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2(2 / 3)

加入书签

徒弟,才懂得如何去深入思考,以及从中悟出独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与此同时……

孙绍的童年,便这么被无良师父、兼继父赵旻给毁了。

但无论如何,孙绍的际遇,总要比历史上的其人,强出1万倍。

赵旻的教育方式虽然极端了1些,但最起码,赵旻对孙绍,完全是出于善意与疼爱。

而在历史上,孙权对孙绍,自始至终就没有安过好心。

类似于哈姆雷特的故事,放眼古今中外,1直都在上演。

如今既然已到许都,赵旻便不敢再以如此极端的方式,继续教徒弟了。

在卞夫人眼皮子底下,赵旻若还如此教育孩子……

卞夫人不跟赵旻玩命才怪!

早在赶至许都城外十里亭之时,赵旻便已摘下兜鍪、脱下盆领甲,换上长长的刘氏冠、轻柔的蜀锦袍。

赵云则早已换上束髻冠、深衣。

于是乎,当卫府大军牵着马、鱼贯而入许都城门后……

赵旻将兵卒交给麾下猛将指挥,便与赵云1同入宫、觐见汉帝刘协。

刘协显然比赵旻还要着急。

因为,事关大汉开疆拓土、以及刘协百年之后的庙号,到底能不能有。

是故,赵家叔侄2人甫至宫城,便被刘协特批,可骑马而入。

于是乎,叔侄2人嚣张跋扈了1次,策马径直来到长乐宫前,方才翻身下马。

长乐宫正殿之上,刘协早已等待多时。

见赵云、赵旻正欲脱靴、摘下环首刀,刘协等不及了。

其人唤来身畔中常侍嘱咐1番,那中常侍便尖着嗓子道。

“陛下有令,2卿此番可剑履及朝!”

当叔侄2人顿首行礼后,刘协便迫不及待问道。

“2卿此番出征,胜果如何?”

赵云答道。

“回陛下,康居国、大夏国、大月氏国而今皆已臣服于大汉、愿为大汉之藩属国。”

赵旻适时取出3国国书、印玺、地图,以及西域扩充疆域后新绘之地图。

“陛下,此乃3国敬献于陛下之重器,请陛下过目。”

3国之印玺,确为其国之神器。

但因3国已臣服于大汉之故,故而需要宗主国大汉之天子,赐予此3国藩属国之印玺。

臣服之礼的仪式感,通常都很强。

但赵旻考虑到距离太远,担心这些国家之使臣极大拖慢卫府的行军速度,便将这流程大大简化了。

反正征服这些藩属国,靠的是武力与仁德;

又不是靠这些虚头巴脑、而且毫无意义的仪式感。

当下,自有中常侍,将这些信物呈于刘协几上。

刘协迫不及待地翻阅着国书,同时问赵旻。

“从文,如何治理此3国,你可有妙策否?”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对待黄皓这类地位较低的佞幸小人,姜维也只是向后主发了1通牢骚,便不再追究。

实际凭借姜维的地位与手腕,想杀死黄皓易如反掌。

(姜)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华阳国志》

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4人,个性不同、能力相异,但通通具备了温和宽大的特点,这绝不能单纯用巧合或个人素质加以解释。

实际后主时代的许多政治事件,如果发生在魏国或吴国,绝对可以掀起政治海啸。

孙权、孙峻、孙綝、司马懿杀戮群臣时,许多受害者的罪名,甚至达不到李严、廖立的程度。

可见蜀汉权臣的“矫情忍性”,其实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个原因,便是开篇提到的“蜀少人士”。

东晋学者孙盛,曾提到过“蜀寡人才”的弊端。

孙盛认为,在北方籍籍无名的许慈、胡潜等鄙陋人物,到了蜀汉居然能被写进国史,这实在是因为人才过于匮乏的缘故。

(许)慈、(胡)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于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指互殴),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于此。--《蜀书许慈传》

蜀少人士,故(许)慈、(胡)潜等并见载述。--孙盛

换言之,蜀少人士,其实是蜀汉权臣“矫情忍性,克制杀心”的根本原因。

理由显而易见。魏蜀吴3家的人才储备有天壤之别,曹魏能做的事情,蜀汉1次也做不了。

对曹魏而言,杀死曹爽、何晏、文钦、毕轨、李胜、李丰、王凌、夏侯玄、毌丘俭、诸葛诞等人,固然可惜,不过魏室家大业大,很快又能有新1批人才迅速补位。

如果蜀汉也像曹魏1般杀人,那仅需1次政治清洗便会导致朝廷崩溃。

钟会入蜀时(263-264),曾把姜维比喻为魏国的诸葛诞和夏侯玄,然而诸葛诞和夏侯玄,都是死于曹魏内部清洗的重臣。

(钟会)谓长史杜预曰:“以(姜)伯约比中土名士,(诸葛)公休、(夏侯)太初不能胜也。”--《蜀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