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二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8(3 / 3)

加入书签

不过张邈的部将卫兹却“引兵5千”随曹操同赴荥阳,还临阵战死。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5千人。--《魏晋世语》

卫兹彼时仅挂“孝廉”的身份,并无官职,根本不可能拉起5千人规模的队5;更为要紧的是,卫兹与张邈之间还存在明确的隶属关系。

汴水之战,(张)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魏书吕布传-附传》

互文见义,可知卫兹与5千兵马,其实就是张邈集团的代称。

只不过张邈(助吕布发动兖州之乱)后来与曹操分道扬镳,大义不终(见《吕布传》);

而卫兹、卫臻父子显赫于魏廷,因此张邈的功绩被1笔勾销,尽数归于卫兹。

曹丕在《典论》中曾记述汉末故事,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典论》

曹丕的叙事可与司马彪的记载互参详略。“兖、豫之师战于荥阳”中的“兖州”,无疑指陈留太守张邈、陈留人卫兹与泰山人鲍信;“豫州”的指代则相对宽泛。

“豫州之师”可以指出身豫州沛国的曹操。不过曹操自离开洛阳,便直奔兖州陈留投奔张邈,并未返回豫州老家。

(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2月,始起兵于(陈留)己吾(县)。--《魏书武帝纪》

而且曹操手下的5千兵马全数来自张邈、卫兹的赞助,因此曹操只能被归入“兖州之师”的范畴。

豫州也可以指代出身汝南的袁绍、袁术兄弟。不过鉴于“河内之甲”指袁绍,因此“豫州之师”更有可能指代袁术。

(袁)绍与王匡屯河内。--《后汉书袁绍传》

考虑到袁术曾表举孙坚为豫州刺史,而孙坚北伐时曾多次与董卓集团作战,“豫州之师”便有很大概率是指袁术、孙坚集团。

(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吴书孙破虏传》

骑都尉鲍信也是荥阳之战的重要参与者。在《魏书》记载中,鲍信与鲍韬“收徒众2万,骑7百,辎重3千余乘”,响应曹操的号召。

(鲍信)收徒众2万,骑7百,辎重3千余乘。是岁,太祖始起兵于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王沈《魏书》

此处关于兵员数量的记载,无疑令人难以置信。鲍信1介离任的地方豪强,仓促之间根本不可能聚集起数万之众,遑论3千余乘战车。

实际鲍信事迹的书写,与前文提到的卫兹有相似之处。鲍信之子鲍勋显赫于魏廷,正如卫兹之子卫臻显赫于魏廷1样,《魏书》出于美化当朝名臣的考虑,把卫兹、鲍信塑造成“从龙有功”的正面人物,并不奇怪。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汉司隶校尉鲍宣9世孙……勋父信,灵帝时为骑都尉。--《魏书鲍勋传》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3公之辟。--《魏书卫臻传》

更何况如果鲍信真的有2万兵马,曹操在荥阳大败之后,便没有必要远赴扬州丹阳募兵,直接从鲍信处补充兵员即可。由此可知,鲍信所谓的数万兵马,当为关东联军之中的公产(即“兖、豫之师”),绝非其1人所有。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魏书武帝纪》

按记载,鲍信兄弟也参与了荥阳之战,结果鲍韬阵亡、鲍信负伤,与曹操1道狼狈奔走,仅以身免。

汴水之败,(鲍)信被疮,(鲍)韬在阵战亡。--王沈《魏书》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魏书武帝纪》

鲍信的“两万兵、3千车、7百骑”自此不见记载,无疑全数败殁,可知此役相当惨烈。如果荥阳之战的参战者真的仅有曹操的5千兵卒,那曹操必被徐荣阵斩,断无生路。

照此论之,刘岱、张超、臧洪、乔瑁等人应该也有各自的军事任务,绝非作壁上观之辈。只不过《魏书》出于突出曹操功绩的考虑,对其余诸侯的事迹记载不甚详细、甚至刻意抹杀。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