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英雄遭算计,虎女返江东下(3 / 4)

加入书签

建安5年的曹老板,因大将军袁绍威慑之故,还做不到这1点。

苟哥的威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高到了如此程度,呵呵,刘协确实压力山大。

同时,刘协这个表演…

可谓沐猴而冠。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刘表站稳脚跟之后,招募荆州豪族蔡氏、蒯氏,纠合了豪强武装,先后平定南郡、章陵与江夏。

(刘表)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后汉书刘表传》

考虑到孙坚的辖区在荆州南部的长沙,那刘表割据南郡(南阳以南,长沙以北),实际切断了孙坚的归路。

孙坚因为与刘表构衅在先,自然是回不去长沙了,因此只能委质袁术,从此沦为门阀的爪牙鹰犬。

孙坚割据荆州的美梦,遂就此告终。

张咨死后,袁术控制了南阳。

而孙坚则成为替袁术争夺豫州的急先锋。

从地理位置看,南阳向南是南郡(被刘表控制),向东是豫州汝南郡、向北是豫州颍川郡(豫州此时正在群雄混战);

南阳向西,则是司隶校尉部弘农郡武关,而1入武关,就进入关中军(董卓)的地盘。

孙坚困守南阳,盟友被杀(刘祥之死),归途断绝(刘表阻兵),只好替袁术征战。

从现实角度考虑,孙坚也只能向东北方向(即豫州)挺进。

因此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实际是符合战略逻辑的。

(袁)术表(孙)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吴书孙破虏传》

虽然史料记载有限,但孙坚在豫州其实颇有战果。

从后续发展看,孙香(孙坚族子)为汝南太守、舒仲应为袁术所置沛国相。

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孙坚曾经控制过这两个郡国(均属豫州)。

(孙)策族兄(孙)香亦为术所用,作汝南太守。--《江表传》

舒仲应为(袁)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后汉书袁术传》

陈王刘宠,也曾与袁术有往来(见《后汉书刘宠传》);

而颍川太守李旻也曾响应孙坚北伐(见《后汉书董卓传》)。

孙坚与董卓大将徐荣,还曾战于梁国。

这3郡国,均属于豫州,而且相邻。

卓先遣将徐荣、李蒙4出虏掠,荣遇(孙)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后汉书董卓传》

考虑到陈国、梁国、颍川亦属豫州,可见彼时孙坚在豫州确实很有号召力。

综上所述,豫州6个郡国(陈、梁、沛、鲁、颍川、汝南)中,唯有最北侧的鲁国(被兖州任城国、泰山郡、山阳郡包夹)不受孙坚的影响。

可知其刺史头衔,名副其实。

可惜的是,豫州不仅是袁术的老家,也是袁绍的老家。在董卓退入关中同年(191),袁绍迅速任免周昂(1说为周喁)为豫州刺史,与孙坚争夺豫州。2袁的先锋,遂在颍川阳城县激战。

(袁)术遣孙坚屯阳城拒(董)卓,(袁)绍使周昂夺其处。--《魏书公孙瓒传》

从结果上看,袁术、孙坚联军应该是战败方。因为当时公孙瓒也与袁术结盟,还派遣堂弟公孙越为袁术助战。结果阳城之战中,公孙越战败阵亡,袁术联军“不胜”。

(袁)术遣(公孙)越与(孙)坚攻(周)昂。不胜,(公孙)越为流矢所中,死。--《魏书公孙瓒传》

争夺豫州失利,实际是袁术派遣孙坚南下荆州的诱因。

毕竟南阳西边是董卓势力,袁术与孙坚也实在不想寻这个晦气,北上受阻,只好再度南下。结果孙坚在襄阳城下轻敌冒进,被刘表军队射杀。

虽然《孙破虏传》称彼时为初平3年(192),实际当为初平2年(191)。关于孙坚卒年,史家已有定论,我之前在孙策系列中亦有详述,便不再赘言。

换言之,孙坚从北上讨董到战败被杀,前后实际不足两年(189-191),确实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总结1下:

咱们主要就孙坚在初平初年的动向,来探讨其幕后始末。

身为长沙太守,孙坚的辖区距离洛阳过于遥远,因此其参与讨董,实际出于多种考虑。

其中,与臧旻父子的交情,与仇敌董卓的宿怨,均是孙坚北上的重要因素。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孙坚打算趁乱夺占荆州,谋求割据。

在武陵太守曹寅、江夏太守刘祥的帮助下,孙坚先后诱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

但寒门武夫出身的孙坚,与地方士族豪强格格不入,最终荆州大姓奋起反扑,杀掉孙坚盟友刘祥,再度倒向了士族怀抱。

南郡倒向了刘表,而南阳则倒向了袁术。

1夜间沦为赤贫的孙坚,只好委质袁术,成了门阀麾下的打手与走狗。

因为南阳郡特殊的地缘环境,注定了袁术集团只能北上豫州或南下荆州…

因为西边就是董卓老贼的关中。

结果北上豫州的计划,被袁绍阻挠;

而南下荆州的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