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3(3 / 4)

加入书签

4)刘备攻成都时说起。

由于刘备在建安十9年(214)攻占成都,孙权遂索还南郡。

但南郡控制着入川的水6要道,同时接壤荆南4郡,因此刘备不舍得归还,诡称“须得凉州,乃还荆州”。

谈判破裂之后,孙权遣吕蒙袭击荆南,夺占4郡(曹操出兵之时)。

刘备闻讯,率部出川,打算与孙权决战。

彼时刘备自领5万精兵,已经抵达了南郡前线,驻兵油江口。关羽另率1支3万人的偏军,驻兵益阳。合计8万。

先主引兵5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蜀书先主传》

会(刘)备到公安,使关羽将3万兵至益阳。--《吴书吴主传》

孙权麾下军队规模更盛,达到十万之众。

咳咳…云某似乎说了句废话…孙权带兵,自然都是十万,所以江湖人称孙十万。

大战1触即发。

太祖征张鲁……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合肥之役,(张)辽、(李)典以步卒8百,破贼十万。--《魏书张辽传》

诸君看懂了吧?

原本结盟的孙、刘2人,塑料友情破裂,正要在荆州大开杀戒…

突然…曹老板攻张鲁!

同年7月曹操征伐汉中,令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马,瞬间偃旗息鼓。

理由显而易见,汉中、蜀中、巴中,俱为1体,如果张鲁战败,那刘备也得跟着完蛋。

刘备还打什么中单啊?赶紧回城救水晶吧!

因此刘备顾不得体面,草草签订了1份停战协议,将孙权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长沙、桂阳)送给对方,同时还把江夏(刘琦的政治遗产)也1并送还。

孙权则退还已经夺占的0陵,双方握手言和。

注意:赤壁之战(208)后江夏郡1分为3,曹刘孙各占1部。

同年8月,土地诉求得到满足的孙权,带着本应与刘备决战的十万兵甲,围攻合肥,替盟友争取时间。

虽然合肥之战(215)孙权惨败,但除了张辽的勇武与吴军的指挥问题,可能也和孙权的“战斗欲望不高”有关。

结合时间背景来看,合肥之战并非孙权的原定计划,而是替刘备“围魏救赵”的虚招儿,在外交舞台上获得大丰收(长沙、桂阳、江夏)的孙权,此时对于北伐曹魏,不会太上心。

此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也。

谁说人家孙十万不会打仗的?

人家那叫积极求败保存实力。

可以说,曹操在7月征伐张鲁,在不经意间化解了孙刘1触即发的大战。

如果曹操能再缓1缓,等到5万川兵、3万荆州兵和十万吴兵彻底厮杀起来,趁着孙刘两败俱伤,再1鼓南下,可能天下就统1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曹操也早已非那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大汉司空。

虽然曹操作《龟虽寿》时的年龄,比建安7年(202)病逝时的袁绍还年轻4岁。

我们再继续看张鲁投降后的后续发展。

因为张鲁出降的时间过晚(十1月),而曹军本就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见《刘晔传》),因此“南徇3巴”的张郃,其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攻城略地上,而是迁徙百姓,在寒冬来临之前,掠夺益州的有生力量。

(曹操)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魏书刘晔传》

(张)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2郡,徙其民于汉中。--《魏书张郃传》

张郃同样面临“粮草不足”与“工作重心”的双重问题,因此在刘备奔回川地之后,张郃在前线仅仅坚持5十余日,便遭遇惨败,撤回汉中。

此败在张郃本传中轻描淡写、1笔略过;但在大败张郃的张飞传中,此战被详细说明…

张郃确实被张飞打得挺惨。

所以,读《3国志》,千万不要只读某人本传。

因为纪传体史书的1个惯例,是专美传主…

袁绍大概是唯1的例外。

刘备大难不死,惊魂未定,之后数年保境自守,收复失地,再也不敢有大动作。

直到建安2十4年(219)恢复元气,才兵发汉中,再掀大战。

当然,刘备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休养完毕的同年(219),孙权的“土地诉求”也再度发作,袭杀关羽,夺占南郡。

讽刺的是,此次吴军先锋,与4年前相同,还是吕蒙。

如此,可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建安2十年(215)可谓风起云涌,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仅仅是局部的武装冲突,但幕后却波谲云诡,险些掀起灭国级别的大战。

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在不经意间将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马,逼得握手言和,转而合力抗曹。

更为讽刺的是,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站在上帝视角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