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章 挖窑炉(1 / 1)

加入书签

在土卫六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上,老陈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砖窑和水泥窑的基础挖掘工作,身旁的助手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老陈直起腰,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开始详细讲解:“先来说说砖窑,常见的轮窑,一般长度能达到 100 米左右,宽度在 3 到 5 米之间,高度约 2 到 3 米。这种窑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建设成本较低,而且能连续生产,产量较大。但它也有缺点,就是温度控制不太精准,容易导致砖的质量有一定波动,而且能源消耗相对较高。

再看隧道窑,长度通常在 80 到 150 米,宽度 25 到 4 米,高度 15 到 2 米。它的优点是温度控制精确,能生产出质量稳定、品质较高的砖。而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劳动强度较小。不过,隧道窑的建设成本较高,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更严格。

接着说水泥窑,回转窑的长度能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直径在 3 到 6 米左右。它的优点是生产能力大,能适应多种原料和燃料,产品质量稳定。但缺点是设备复杂,投资大,维护成本高。

立窑的直径一般在 2 到 3 米,高度在 10 到 20 米。立窑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热效率低,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相对较差,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讲完这些,老陈决定教大家制作砖坯。“来,都围过来,我给你们演示怎么做砖坯。”老陈大声说道。

他先挑选了一些质地细腻、粘性适中的泥土,将其堆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这泥土啊,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得恰到好处。”老陈边说边用手抓了一把泥土,轻轻一捏,展示给大家看。

接着,老陈开始往泥土中加水,同时用锄头不断搅拌。“加水的时候要慢慢加,边加边搅拌,让水和泥土充分融合。”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

搅拌均匀后,老陈将这堆泥料放置了一会儿,让其充分吸收水分。“这叫醒泥,能让泥土的性能更稳定。”

然后,老陈取来一块砖坯模具,将模具放在地上,用手抓了一把泥料,用力填入模具中。“填的时候要压实,不能有缝隙,不然做出来的砖坯容易缺角。”他边说边用手将泥料在模具中均匀按压。

填满模具后,老陈用一块木板将模具表面多余的泥料刮去,使砖坯表面平整。“这一步很重要,关系到砖坯的尺寸和外观。”

最后,老陈轻轻提起模具,一块成型的砖坯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做好的砖坯不能马上搬动,要让它在这里静置一会儿,等稍微变硬一点再移动。”

大家纷纷围过来,跃跃欲试。老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每个人,纠正他们的动作和方法。

“记住,做砖坯是个细致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砖坯。”老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的严谨和认真。

经过一番尝试,大家逐渐掌握了制作砖坯的技巧,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砖坯,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老陈的讲解让大家对窑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制作砖坯的过程更是让大家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不易与乐趣,也为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