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圣诞节。(1 / 2)
电影这玩意儿。
有的创作者,把电影拍出来,是有艺术追求的,说白了,就不是奔钱去的。这种是艺术家,拍出来的玩意大多也都不是很接地气,但你没法去批评人家,因为人家拍出来就不是为了给人看的。
至于具体追求的是啥,谁也不懂!这就叫艺术。
而大多数电影人拍出来的作品,想法还是简单的,就是冲着名或利去的。
利好解释,还是钱。
至于名嘛!概念就宽一些。国师拍了这么些年的烂片,依旧是国师,国家搞些大的运动会,也还是找他。这就是名到了巅峰极致。
利嘛。就是票房。
所以大部分电影在制作完成之后,一般会有两条路可以去选。
一条路,是先去影展上边逛一圈,赚足了声望,最后卖个好价,再拿到院线上去公映,圈一波钱。
另外一条路,就是纯粹为了圈子的片。这种片子一般不会跟奖项沾边,拍完之后,麻溜一通准备,就往院线上丢了。顶多在花钱买点热度通稿,先公映在说。成绩有了之后,再去参展云云。
不过大多不会评上什么奖。
于是电影就被很粗糙的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叫文艺片,一类叫商业片。
在原先世界线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中,有且仅有一部,能在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这两点上,都达到了巅峰。
那部电影叫《泰坦尼克号》,至今也无人能够超越。
在那之后。
文艺片和商业片似乎就分道扬镳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把持着“话语权”和“权威性”的那些人,并不待见商业片。
然后这样的评审标准,莫名其妙就的变成了权威了。
…
总之。
《喜宴》杀青了。
拍摄结束,但后续还有一大堆繁琐的事情要操心,例如后期制作,例如重新配音等等。
倒不是江柠耍大牌,主要是她真不大会讲英文,所以里边的英文台词,就只能让人重新去配了。
原著《喜宴》,投资成本不过才100万美元,到姜瑜手上重新弄了一轮,嘿!居然还更便宜了。因为有学校的政策扶持,再加上并没有请到任何一个有名气的演员,麻溜算下来,她和安妹两个人拢共60万的美资,算完之后,居然还有结余的。姜瑜也没拿,全留给安妹弄后期去了。虽然《喜宴》并不需要太多的特效,但资金充裕一些,展现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原先世界,《喜宴》以100万的成本,最后收获了3000多万美元的票房,这仅是在北美地区。几乎成为近十几年来全球回报率最高的影片,李安也是因此才一战封的神,拍摄手法,也越来越成熟。
在商业属性上,这部电影是成功的。
又因为其敏感话题的缘故,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文艺属性也是拉满。
补录完录音之后。
安妹又和姜瑜商量了一通。
决定影片暂时先压下,待到来年2月,去柏林那边转一圈,拿个奖,镀个金。有了名气之后,才有底气同发行商讨论各发行事宜,也更好的待价而沽。
柏林电影节诶。
那可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和魔都自个儿搞的内种大学生展的影响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就算是在A类电影节里边,柏林电影节,也算得上是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一份。
提到这个。
初出茅庐的安妹异常的忐忑。
因为她觉得她不配。
对于大多数电影人来讲,这些权威电影节,就是高高在上的神秘殿堂,是无数文娱影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乡,是圣城耶路撒冷…
姜瑜能够理解这样的心态,但却并没有太当回事。
什么三大影展,什么A类电影节,后世随着老美影响力的日渐衰落,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人权国度,也逐渐撕下了伪装。
这里不得不又提到娄烨《未完成的电影》了。
…
然后,关于《喜宴》的诸多事宜,至此,也就彻底告一段落了。
拍摄还算顺利,毕竟时间不长,哪怕有些演员实在太过于多愁善感,可还没等来得及入戏呢,电影就已经结束了。
但江柠还是有些郁郁。
拍完《喜宴》之后的接连好几天,她整个人都有些闷闷不乐的。虽然说吃饭照吃,跟她说话也能够搭理你,但就是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整天都有些恹恹的。
姜瑜也知道,这家伙多半就是入戏了。
没办法,越级打怪越得太凶。
她一跑龙套加拍短剧的,冷不丁的就把人拽进剧组里边拍电影…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就跟玩游戏时你一个白银选手,买了人家一个最强王者的号去体验生活。
不得被里边的节奏冲得七零八落?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姜瑜其实很能理解…诶,为什么她能够理解呢?她又没拍过电影!
…
一眨眼,时间很快来到了十二月下旬,临近年末了。
还有三两日就到圣诞节了。
老美这边的大学,有感恩节、寒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