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有个哥哥…(1 / 2)
话说一本平平无奇的书,你要给他挂个禁书的头衔。
嘿!别管再怎么无聊的剧情,也会有一堆人争相目睹。
而一部电影,无人问津,其实拍得也不咋样。但如若说它是禁片。
那就非看不可了!
姜文早些年的时候,因为《鬼子来了》,被禁拍了五年。
他也是条汉子,不能拍戏,就当演员挣钱,挣够了钱,五年之期又到了。他又冒出来了,拍了个《太阳照常升起》。
其实《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讲的是一类的故事。但观众似乎并不怎么买帐,应该说,大多数人看不太懂。于是才有了《让子弹飞》。
简单来说,就是把《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以观众们能看得懂的通俗的技法重拍一次。
这便是《让子弹飞》。
而《让子弹飞》后,他又开始自嗨了,拍了《一步之遥》,整得云里雾里的,根本没人看懂。如果说《让子弹飞》将姜文捧上了神坛,那么《一步之遥》呢,又让姜文走了下去。
薛定谔的姜文。
…
何教授翻着那册《让子弹飞》。
这册子是随手打印出来,然后用订书钉给钉上,因为是用学校的打印机,所以此时的纸页上边的油墨还未彻底干去。还带着一种油墨特有的刺鼻的味道。
就跟学生试卷似的。
“这册,已经是全部的内容了?”何教授问。
姜瑜摇了摇头:“没呢,我那里还有字数多一些的版本,一会儿发给教授您。”
姜瑜还是挺客气的。
一说到还有字数更多的版本。
何教授一下子就痒了起来。
孔子听到好曲儿,三月不知肉味。
何教授看到了好文,就不能让人家骚一下嘛?
“那记得,回去第一时间就给我发。”何教授说。
说完,顿了顿,又叹了声气。
“你这剧本啊,这这这…”
一时间半会儿,是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评价得好。
剧是真的好,要张力有张力,要深度有深度,要剧情有剧情,这才糅出了《让子弹飞》那极高的艺术内涵。后世针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数不胜数,各种明线暗线的挖掘也让一众网友乐在其中。
剧是好剧,在后世破站,这部电影,以1.3亿的播放量位居榜首,连老美西方的超级英雄也撼动不了分毫。
可离经叛道那也是真的离经叛道。
毕竟那是姜文的电影。
其实姜瑜一开始就知道,想要在异世界把《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掏出来,必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这跟钱啥的没有关系。
主要是这背后得有人罩着。
所以她找到了南艺,找到了何教授。
来之前她也了解过对方,何教授颇有些清名,在粤西这边乃至于全国,都算得上是个有份量的文艺人士。
话说咱们国家在不久之前,文坛几乎就是神坛的代名词。尤其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更为夸张,能在国家级、省级乃至市级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身份立马就不一样了。
何教授便是这样一位老人,早些年的时候还是省里汽车制造厂里的一位车床工人,家境普通。后来在报纸上边发表了一篇文章,直接混进了文坛。之后便青云直上,爬到了现在的位置。
那时候加入文坛可是一种荣耀。
旧时候叫文坛,然后随着时代发展,又变了个称呼,叫做作协。
然后就慢慢变了味。
但不管怎么说,作协也是体制内。是有身份的。
国内的老一辈文坛…怎么说呢,就很迂腐,你想混,就必须得听话,不听话就是离经叛道。
当年姜文的鬼子来了,就是被这些老一辈给搞的。
…
姜瑜和何教授简单聊了些想法,聊了一些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
也没深聊。
主要是不大确定这位何教授愿不愿意保她。
但就是这么随意的聊着,很快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何教授有些意犹未尽,对剧本有很多他自己的看法。
末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姜瑜…同学。”
“嗯。”
“你今年几岁?”
“二十一,快二十二。”姜瑜老老实实。
“嘶…”老教授还是忍不住吸了口凉气,震惊之余,又忍不住问道。
“这文,真是你写的吗?”
其实在收到这篇文稿的第一个晚上,何教授便已经着手调查过了姜瑜的背景。孤儿院的出身,少先队员!成绩一直以来都挺优秀的,常年领奖学金。
除此之外,好像也就没有其他的了。喔,对了,好像她给前几年毕业出去的那个林芷萱写过几首歌,然后也就这么多了。
如此这般的阅历。
怎么能写得出《让子弹飞》这样的作品?
文艺创作,讲究的是心境,生活。
你没经历过杜甫一生的坎坷经历,又怎能在晚年之时写出:“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就很不合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