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章 以一敌百(1 / 2)

加入书签

校场之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听说有个侯爷与自家将军打赌,能以一敌百,都想来看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侯爷。

场中一人背着手跨着步,挺着胸闭着眼,去了璞头只用布带随意绑起,轻风托起衣摆很是潇洒,围观的人暗赞好俊的小伙,可惜脑子不太灵光。

韩斌也觉得自己脑子有问题,张守珪让他以一敌百时居然想都没想就应下了,本来打算谈个条件来着,比如把百人减到十人,要不就比力气,或者车轮战对百人也可以,毕竟自己回气肯定比普通人快的多,就算输了也不丢人呀,说到底还是逞强。

这下好了,不仅要正面硬刚百人,还是军阵,不留手必会死上几个,留了手估计瞬间便败,而且不留手也没有赢可能呀。

就在韩斌思索战术,懊悔自己的冲动时,卢齐卿提着根长棍来到韩斌身边。

“你老的好意小子收下了,此战不劳您出手。”

看着卢齐卿有点小感动,幺鸡被他派出去体验集体生活了,铁头又不能露面,独孤和周家身份是商人不方便到场,孤家寡人时还有一个小老头愿意帮自己,韩斌都有点后悔前几天作弄人家的事。

“老夫是个文人,只是给你送根棍子,谁想陪你挨揍,顺便问一句后悔吗?”

没好气的接过长棍,咬着牙挤出“不悔!”

感情终究还是错付了,就不该高看文人的胆量,居然还上来嘲讽老子,下次不让你尝尝昆虫宴绝不罢休。

“告诉你一件事,张将军从军卒中选出百人与你对战,他担心亲卫下场你输地太难看。”

说完卢齐卿便走了,顿了顿又说道:“别搞出人命就行。”

百名军卒临时组成的战阵虽比不上张守珪的亲兵,获胜的希望依然渺茫,有希望好过没希望不是,能多挣扎一会也确实好看一些。

可卢齐卿最后那句话是几个意思,军中较技本就不许杀伤人命,难不成以为我是嗜杀之人?还是说这些人都该杀,他是来求情的?

陆续出来的人散慢组成杂乱军阵,看来他们都不习惯各自的位置,调整好半天才勉强站好,韩斌知道张守珪算是放水了。

眼前这些人的配合,军阵威势估计发挥不出五成,而且有威力的那五成也仅剩初接触的短时间内。

“和他说了没?”张守珪轻声问卢齐卿。

“说啥?”

“这一百人都有杀害平民的劣迹。”

张守珪有些吃惊,他是希望用这百人让韩斌发泄一番,也算帮他惩处这些士兵,虽说也可以直接惩处他们,毕竟军法里有不杀平民这条,可实际上只要士卒攻伐时不是太过分,主将都不会惩处他们。

“杀死异族平民在军中多是默认无罪的,说到底都是你这个带兵的错,往常敌对也就罢了,现在契丹可是大唐的属国,别忘了赵文翙旧事。”

赵文翙是谁张守珪自然清楚,说这人逼契丹反唐有些牵强,但给了契丹反唐的借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至少李尽忠和孙万荣就是打着被压迫的旗号当上了无上可汗。

说到赵文翙,张守珪神情黯了下来,曾听说过此人对待异族的态度,的确残酷异常,可真能全怪他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不说了玩的,叛了又降,降了又叛几乎可以说是大唐周边各国的主旋律,一场战争打下来,死的不只是敌人还有平民,更有相处多年的手足兄弟,天下间有几人可以无视这些情感。

还真有,比如龙椅上的那位,还有那些胸怀天下的大儒。

‘将士戎边死战,匹夫歌舞升平,白骨盈野妇孺长泣,且问此景能诗否?’张守珪想起昔日那位上官质问朝堂的话,心中一阵酸楚。

校场中的动静将张守珪从回忆中拉了回来,说到底悲天悯人的事与将军的身份不符,眼前事更重要。

军阵突进丝毫不见杂乱,反观韩斌横棍于胸前又转横为立,似乎信心满满,张守珪实在没见过这种起手势,看了一眼卢齐卿,后者回了他个白眼,似乎在说你一个武人都不懂,我懂个屁!

横棍测宽立棍测距,和立起拇指测距离是一个道理,也是工地测量员的必备技能。

以棍为尺,一棍四人之距,接战时面对八人是韩斌现阶段最佳攻防数量,再多则容易被其余军士合围。

也就是说在阵势散乱前,每次接触都要击倒八人然后撤出军阵,否则就没有然后了。

想好就上,剩下的交给天意。

倒提长棍,韩斌选择了正面强攻,这一动作倒是让张守珪赞了声“好胆!”

观战的军士也大声叫好,只有卢齐卿觉得敌众我寡,还正面冲突是鲁莽之举,但他不知道鲁莽和英勇有时候真的很难区分。

百人队也没想过韩斌敢抢攻,不解之际横扫的长棍已到眼前,举盾一挡却被一股巨力连带着身边的人一起荡了出去。

百人队见韩斌扫倒了一片,面露惊色行动皆是一滞,看来韩斌的强悍并无夸大,也就是这一滞导致数人被刁钻的长棍敲了小腿。

好在队中有经验老道的家伙,大喊一声“兄弟们围了!他只有一人!倒地的都撤出军阵,不得再战!”

到底是老兵,短暂的愣神后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