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章 实力为本(2 / 3)

加入书签

说得倒是条条是道,但比起他语气上的轻松,两岸渡头的场面,可要混乱得多。于是,观察已久的苟政,给苟侍提出了这么个建议:

“我给你主意,你把转运军民,分为五个部,转运任务也分为五道工序。从南岸驻地到南渡头,装载固定,摆渡转运,北渡头卸货,再转运至临时仓场,如此五部五序,各司其职。至于重械,如实在不便,丢弃即可,不必过于执着!”

苟政的这项建议,说得苟侍直泛迷糊,面露疑惑,一副脑子不够使的模样,看得苟政也不禁心泛嘀咕,莫非自己说得不够清楚?

所幸,苟侍天赋还是有的,很快也就反应过来了,眉开眼笑的,忍不住抚掌道:“此事大妙,末将为何就想不到了!”

“明白了?”苟政不大放心,确认地问道。

“明白!”

“去调整安排吧!”苟政又叮嘱道:“分组之时,记得注意一点,摆渡过河之人,需长于操船者,再不济也要熟悉水性者,不要把旱鸭子安排到水上!”

“诺!”苟侍应声,抱拳而去。

不过,没走多远,又快步返回来,面露为难地向苟政请示道:“主公,渡河结束后,你真要将那些当地民夫放还?”

“既已允之,邀其卖力,事成之后,岂能毁诺!当前我们需要的,是精干力量,是能够死心塌地、共度艰难的同道义士!”苟政这么说道,大概知晓苟侍在顾忌什么,又道:“北渡之后,会有更多人力,供你调用的!”

听苟政这么说,苟侍说道:“可是,那些愿意追随我军的人呢?”

这话,明显把苟政问住了。放还那些俘虏以及强征而来的民夫苦力,可不只是苟政良心发现,或者信守承诺什么的,根本原因,就如他所言,眼下的苟军,还不需要一些累赘。

民夫中那些适龄精壮有力者,早就被各部苟军用来填补人员损失了,剩下的,不说尽是些歪瓜裂枣,但总是不为苟军看得上的,尤其是那些老弱妇孺。

而苟政当下,养军尚且不易,又何来闲粮余力去供养一些杂人,苟政经营的“仁义”,可是极具针对性的,纵然有心做“刘皇叔”,也远不是时候。

“还有人愿意跟我们这些流贼残寇走?”苟政这么问道。

苟侍嘴微微一撇,道:“跟着主公,或许还能有一口饭吃!若是留下,如无人收容,纵使不饿死,也很可能被羯赵军队当作附逆叛贼杀头表功。这些人虽然庸贱,但能在如此世道苟活至今,还是有些‘聪明’的......”

对此,苟政未必不明白,不过当直面这个问题,在做抉择时,他还真有几分犹豫。当然,并没有犹豫太久,苟政便向苟侍吩咐道:“这样,待转运结束,你将那些民夫甄选一番,愿意追随我军北上河东的,也不拒之门外,不愿意的,男人发放一斛粟,妇孺每人半斛!”

这样决定,可就让苟侍有异议了,提醒道:“主公,粮食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给那些老弱病残,是否太浪费了?”

听此言,苟政摇摇头,意味深长地道:“今虽北渡河东,却非一去不返,终有南渡之时,他日返来,今日受我粟米者,若仍有在世者,或可期待其箪食壶浆,以迎义军!

我一直在说,义军要改变,就从这茅津遗粮开始吧!你也不用舍不得这些许粮食,石晖及河东赵军为我击灭,眼下河东各地群龙无首,任我驰骋。

夏收将至,再兼河东郡积储,还怕缺食物供养我们这万余义军吗?”

听苟政这么一说,苟侍这才接受。见其状,苟政又吩咐道:“这一日夜,你与部下将士军民,甚是辛苦。知会下去,让众人再坚持一二,完成任务,一应将士,各飨肉足食......”

“末将代弟兄们,拜谢主公!”闻言,苟侍乐开了,顿时积极了许多,还主动道:“军中酒水,不知还剩多少......”

“所剩无几了,不过给你及部下,留了几坛!”

“定要给我与弟兄们留着!”

在苟侍后来对那些弘农民夫的“调查”中,结果还真有些出乎苟政的意料,近三千男女老少,足有两千多人愿意追随苟政与苟军。

这引起了苟政的重视,专门找了一批代表,进行一些“亲密”的交流。谈话结果,将苟政从某些畅想中拉了回来,这些人选择追随苟军的理由,就如苟侍所言那般简单、纯粹,为活命耳。

跟着苟军,哪怕剩菜剩饭,总能讨得点吃的,若是留下,只怕用不了几天,就能饿死一大波人。同时,弘农屡遭兵燹,已经将这些人对未来的希望彻底摧残垮了。

另一方面,也跟这这段时间以来,苟军对这些黔首的态度有关,不说温情脉脉,在苟政的统帅下,总归保留了一分基本的人道,不似梁犊、梁导以及羯赵官军那般......

因此,即便两千余人中并不乏如孟氏堡等被苟军强行攻破后所俘掠,他们仍旧愿意追随。说到底,这些依附弘农的土豪堡主们,本质上也是想有个依靠,为了活命。

至于那些选择留下的人,也多有倚仗,不是跑船的艄公、渔民,便是境内豪强的扈从属民。

经此一事,苟政对发展势力,又有了一层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