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派信使(1 / 2)
吴知县吓得魂飞魄散,吩咐一声,带着众人匆匆下了城墙。
回到衙门,再次坐下议事。
吴知县擦把冷汗:“大家也都看见了,敌人只有骑兵,也没有攻城的器械,我们只需要闭紧城门,等敌人粮草没了,自会退去。”
冯县尉抱拳:“大人,倘若敌人不来攻城,只是围困,我们又该如何?”
吴知县沉吟不语:“这个……”
河间县不大,比原平县还要小一些,城内也没有任何的耕地,仅有一处谷仓,处储存的粮食也不多,只够吃上五七天的。
想了想,吴知县这才说:“你也看到了,延汉国的敌军只有两千来人,仅凭这点人数,就想围困住我河间县,这不是讲笑话吗?”
听吴知县这么一说,众人都放心了,又议了几件其它的事,散会各自回家。
杨凡带着李管家回了周府,周母还是叫人唤去问话。
问过城外的情况,又问过吴知县的情况,周母也放心了。
“易公子但请回去休息,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李管家。”
为了表示对杨凡的感谢,周母特别让李管家做杨凡的私人管家,杨凡在周府的这几天,有什么事都可以吩咐李管家去做。
辞别周母回了客房,小妾又差丫环来请。
杨凡以为小妾又要搞什么,去了才知,原来只是普通的问话,小妾也想知道外面的情况。
小妾:“希望敌人能早点退去。”
虽说在这里也能和杨凡私会,但毕竟是周府,又有周母及上上下下一众人等,万一哪个不小心走漏了风声,那就麻烦了。
等了两天,城外的敌人并没有退却的迹象,还是和开始时一样,分兵两处,堵住了南北二门。
吴知县又派人叫杨凡去衙门一起商议。
“敌人已经围城两天,我们要快点想想办法,不然城里的粮食支持不了几天。”
吴知县说罢,没有像上次那样让人们自己发言,而是开始点名,明显是真的急了。
冯县尉先被点到,站起说:“大人,我们可以派人去陇关塞求援。”
陇关塞是这附近的一处边塞要镇,内有精兵五万,若是能让陇关塞派兵来,这区区两千敌军不堪一击。
吴知县问:“眼下南北两门都被敌军围困,信使如何出得去?”
“可以集中全部兵力,冲开北门,待信使冲出去之后,我们再退守城中。”
“城内皆是步兵,敌军都是骑兵,出去冲锋倒好说,若是搞撤退回城之时,敌军跟进怎么办?”
冯县尉卡壳了,这个问题无解,步兵不可能跑过骑兵。
吴知县又点其他官员,有的推说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瞎出主意。
什么全县筹集银两给敌军送去让他们退兵,什么派使者和敌军讲和……等等等等,都是些没用的主意。
一圈问下来,吴知县额头上的皱纹更深,强撑着几分精神问杨凡:“易公子可有什么好方法?”
刚才别人回答的时候,杨凡就在琢磨这件事,此时回复说:“计策倒是有一个,不过大人得能信得过我。”
“易公子代表周大人,我怎么可能会信不过。”
杨凡微微一笑:“我是说大人得将城里的兵交给我调度。”
吴知县一下犹豫起来,踌躇说:“易公子不妨先说说你的计策。”
杨凡:“敌人人数并不多,只能守住南北两门,并没有真正的围城,也就是说,我们还能出去。”
听到这里,冯县尉眼睛就是一亮,插言:“大人,我们可以将信使吊出城外,这样就能去陇关塞求援了。”
杨凡微笑说:“不过是区区两千敌军,还用不着去求援。”
听他说的如此夸大,冯县尉不再多话,吴知县和其他人也特别想知道杨凡的计策究竟是什么。
杨凡侃侃而谈:“现在城中共有五百守兵,我们可以派这五百人出城,再多准备些旗帜,这五百人出城之后,就去城北的山上埋伏。”
“同时我们再放出风声,说已经有援兵来了。等风声传开后,山上的伏兵就将旗帜都插起来,给敌人造成一种真有援兵到达的假象。”
“易公子此计,是想虚张声势,吓跑敌军。”
觉得已经完全了解了杨凡的计策,吴知县化身为万事通,微微摇头。
“易公子这计策有一处不足。那北山离着县城尚有五六里地,若是敌军看到旗帜并不撤退怎么办?再者说,城内一个守兵也没有,敌军来攻城怎么办?”
“吴大人莫急,”
杨凡继续说:“到时候,我们可以虚插旗帜,五百兵丁一齐摆出冲锋阵型,城内在打开城门,做出里应外合之势。敌兵必退。”
“不可不可不可!”
听罢杨凡的计策,自吴知县以下,县衙之内人人摇头。
“此计太过冒险,稍有差池,我河间府就会被敌人屠戮殆尽,万万不可。”
吴知县大摇其头,看向其他人,又一次问:“各位大人,你们还有什么计策?”
没有人应声。
吴知县想了半天,说:“不如我们依着冯县尉的计策,吊信使出城去找援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