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章 朱标的功劳(1 / 2)

加入书签

黑板、粉笔是自己的功劳?

朱标有些错愕,连忙纠正,可在宋濂、李希颜等人眼里,不过是谦虚之词。

宋濂是个急性子,兴许也是年纪大了,不想浪费时日,催促顾正臣早点拿来黑板与粉笔试用,顾正臣自是答应。

李希颜感叹不已:“若当真如顾先生所言,那大明文教盛世不远!”

宋濂看向顾正臣,赞赏其心思奇巧。

朱标不明白顾正臣为何将黑板、粉笔的功劳归于自己,但也没有在这里追问,而是引导众人继续谈论兴学之道。

顾正臣听得有些犯困,这些人谈论起事情来,总是搬运典故,没点知识储备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啥,说着说着,竟又说到了朱熹这个老头子身上,崇拜者居多,但顾正臣总感觉有人在咬后槽牙,看了半天也没发现是谁。

一场论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直至顾正臣冻得抢了朱标的火盆,被宦官哀求了几次也不让之后,朱标才发现天色已晚,安排宦官送众人离去,唯独留下了顾正臣。

朱标带着顾正臣进入书房,温暖的气息顿时扑了过来。

显然,这书房里安装了暖炉。

朱标坐了下来,看向不请自坐、十分随意的顾正臣问出了心中疑惑:“黑板、粉笔是你的功劳,缘何说成是孤的功劳?”

顾正臣接过宦官送来的暖身茶,双手捧着:“殿下,黑板、粉笔出世之后,定会在短时间内风靡各地,上至国子学,下至民

间私塾,都少不了此物。若说是臣的功劳,谁会议论一句两句?可若是说这是太子的功劳,那天下读书种子、士人、潜于乡野的文人,都将敬佩与感念太子为文教兴盛所作贡献……”

朱标听明白过来,顾正臣是想借文教利器,来帮助大明王朝招揽不愿侍奉新朝、不愿出仕的文人,是想帮助朝廷收揽天下读书人的人心。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黑板与粉笔,其出现对文教的意义,或仅次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

“可这终究非是孤所为……”

朱标过意不去。

顾正臣喝了一口茶,感觉身体暖和了许多:“殿下在书信之中多次告诫,让我莫要忽视了教化之事,这才有了黑板、粉笔。若非殿下,又怎会有这些?说是殿下的功劳,并不为过,何况这事关朝廷文教、人才与国运,也只能由殿下担着了。”

“为何不是……”

朱标话说了一半止住了。

这事还真不适合交给老爹,他的脾气和性情已经定了,文臣对其印象基本上也就那样了,尤其是老爹今年还杀了一些不愿意入仕的读书人,挂他的名,估计还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顾正臣见朱标想明白,也不再多说。

朱标看向顾正臣,终点了点头,转而道:“你与平凉侯的事孤听沐英说起过,开国勋贵逾越礼制,肆意胡为已非第一次。只是你也知道,他们劳苦功高,父皇也有顾虑……你放心吧,平凉

侯不会再找顾家的麻烦,此事,就这样收手吧。”

门口的宦官王勿听闻之后,心头猛地一惊。

听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太子为了保护平凉侯,在劝顾正臣收手?

怎么可能,可顾正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七品知县,虽然与东宫攀上了关系,可身份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费聚这种开国侯爷。

顾正臣也吃了一惊,将茶碗搁在桌上,连忙起身道:“殿下这是何意,我是受害者啊……”

朱标深深看着顾正臣,费聚是一个侯爷不假,可顾正臣可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人,他懂得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万一费聚继续是加害顾正臣及其家人,顾正臣绝不会罢手,到时候谁生谁死,朱标并不看好势力强大的费聚。

“好了,明日随孤见陛下,王勿,代孤送顾先生。”

朱标有些疲惫。

顾正臣行礼,离开东宫。

城内还没到宵禁的时刻,顾正臣上了马车,在姚镇的护卫下回到了沐府别院。

顾氏还没有休息,见顾正臣回来,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面,顾正臣正有些饿,吃了两口问:“妹妹人呢,已经休息了吗?”

顾氏叹了一口气:“她今晚去了张府,找她的金兰小姐说话去了。娘想着兴许去府衙她受了惊,便没有阻拦。”

“金兰小姐,那是谁?”

顾正臣很奇怪,自己妹妹竟然有了闺蜜,而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顾氏瞪了一眼顾正臣:“张府的小姐,不是名为金兰,是义

结金兰。”

顾正臣吃完面,拍着小腹:“妹妹毕竟是未出阁的丫头,总这样往别人家跑不合适吧。”

顾氏收起碗筷:“莫要多想,张府里就一个张家小姐,一个丫鬟和两个老仆,可没少爷。听青青说,张家老爷是弘文馆学士,一个月就回府两三次。”

顾正臣放松下来,既然不会闹出什么丑事来,那就随妹妹吧,反正她身边也有丫鬟跟着,出了不大事。

顾氏走至门口,想起什么,回头说:“你既然回了金陵,应该抽时间去拜访下梁家俊,毕竟梁家对咱们不薄,莫要失了礼。”

顾正臣微微点头:“这倒是,也好久没见他了,改日我登门拜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