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 你是尾随痴汉吗?(1 / 2)

加入书签

知县李义穿过一条巷道,刚到孙家附近,就看到孙家人打开半扇门,两个下人推搡着一个年轻人出门,末了还丢出一个包裹,砸在年轻人身上。

咣当,孙家的门关了起来。

胡九站在暗处看到这一幕,嘎嘎笑出声来,老爷王富贵还担心顾正臣能借到钱,现在看来,孙财主根本不给人好脸色看啊。

赵顺看着远处顾正臣落寞悲伤的身影,心中大快。抬手捂了捂脸,丫的,让你狂,还敢抽我,等着吧,这笔账迟早要算!

李义看着踉跄转身的顾正臣,眉头微皱,跟了上去。

顾正臣挎着包裹,一步步离开滕县。

走至三里桥时,顾正臣止住了脚步,缓缓转身看向来人,开口问:“你是尾行痴汉吗?”

尾行痴汉?

李义不明白这个词的高深内涵,但也清楚,自己跟了一路,人家早就发现了。

“顾举人是吧,看样子,没借到钱。”

李义走上前,一脸威严。

顾正臣将包裹放到身后,目光中充满警惕与戒备,还有一丝熟悉带来的疑惑:“这位兄台,在谈话之前,先介绍自己更符合礼仪吧?”

李义微微一愣,连连点头称是,拱手道:“在下李善美。”

顾正臣皱眉,看向河水。

眼前人似是哪里见过,可并不记得有一个叫李善美的人物。

李义见顾正臣出神,出声打断:“在想何事?”

顾正臣指了指河流远处的石碑:“那碑像是岘首碑。”

李义看着顾正

臣深邃的目光,旋即大笑起来,拍掌道:“好一个顾举人,怎么,你想看我流泪?”

顾正臣淡淡一笑,过了桥,走向亭子。

两人对话显得莫名,令人费解。要理解两人对话,需要明白这背后的典故。

岘首碑,位于湖广襄阳。

晋时,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首碑,又名羊公碑。

孟浩然去了一趟,哭了一场,所谓“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李商隐去了一趟,哭了好几场,所谓“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范仲淹去了也哭……

最让李义郁闷的是,宋时有一词人名为李善美,留下残诗“岘首何人碑,行客独垂泪”,此时顾正臣指着远处的石碑说像岘首碑,不是摆明了说:

你是不是应该哭两嗓子,流几滴泪?

短亭,微风。

李义坐在石凳上,感叹道:“朝廷突然取消科举,确实让无数读书人措手不及,像你这般因进京赶考落得家境困顿的想来也不是独一个。就事论事,朝廷在这件事上,确实缺乏没考虑周全。”

顾正臣凝眸看着李善美,你小子胆子够大。

取消科举的是老朱,你说老朱没考虑周全,就不怕这话顺着风吹到金陵,老朱把你全家都考虑周全了?

李义指了指南面的滕县城,询问:“坊间说,顾举人受赵家煎迫,不得不主动悔婚赵家,是否为真?”

顾正臣信步走出

亭子,阳光照在身上:“是我主动悔婚。”

李义看着顾正臣,凝重地点了点头:“也是,赵家强势,定是逼迫你,让你一口咬定主动悔婚。”

顾正臣有些惊讶地回过头,看向李义,这个家伙八卦也就罢了,还青红不分,自己都说了,是主动的,你非要脑补被人逼迫的画面……

“李兄跟我一路,该不会只是问这等小事吧?”

顾正臣不想再解释,转而问。

李义看着面无波澜的顾正臣,凝重地问:“若拿不出六贯钱,你会佃入王家做工,是这样吗?”

“是。”

顾正臣点头,打量了下李义:“你打算借钱给我?”

李义语噎。

借钱,开什么玩笑……

六贯钱可不是小数目,身为滕县知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朝廷那点微薄俸禄,每个月存余都不到一贯钱,拿什么借。

顾正臣摆了摆手:“走了,没事别学人玩尾行……”

李义握了握拳头,看着顾正臣远去的背影,对走过来的师爷严彬说:“这个顾正臣绝不是什么迂腐书生。”

严彬瘦腮短须,一袭儒袍:“徐教瑜阅人无数,说此人是难得之才。”

李义拍了拍衣襟,凝重地说:“什么难得之才,不过是徐教瑜看走眼找补罢了。顾正臣虽没有入县学修习课业,可毕竟不曾为徐教瑜看好。如今朝廷取消科举,顾正臣在大喜大悲之后,变得内敛沉稳,隐隐透着锋芒,这才让徐教瑜看重。”

严彬

点头附和:“县尊说的是。”

李义站在河边,默然沉思。

严彬安静站在一旁,见李义抬起头来,才开口问:“县尊还在想顾举人之事?”

李义紧锁眉头,轻声说:“我总感觉这顾正臣有些奇怪。”

严彬疑惑:“奇怪?”

李义沉声:“没错,他表现得太平静了。”

严彬哀叹一声:“县尊,顾正臣是认命了,他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低头认命。”

李义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